張善政:點線面推動軌道經濟
桃園市長張善政(中)11日出席在桃園舉辦的「軌道經濟與城市發展國際論壇」。(蔡依珍攝)
「軌道經濟與城市發展國際論壇」11日在桃園舉辦。(蔡依珍攝)
桃園市近年來積極推展軌道建設,市長張善政以正在舉辦的臺灣燈會在桃園只能選擇青埔爲例,直指軌道建設不僅是兩端點的連結,同時也是促進沿線區域發展的契機,更是辦理大型活動的重要基礎,希冀未來能遍地開花,透過捷運站「點」、「線」型綠廊,促成地區「面」的繁華髮展。
「每個車站都是珍珠!」臺灣軌道經濟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政源11日在「軌道經濟與城市發展國際論壇」中表示,桃園自2007年高鐵通車後人口逐年上漲,不但是宜居城市,也是「移居」城市,去年已突破223萬人,但桃園軌道經濟過去偏重桃園高鐵站和機場沿線,隨着其他捷運路網三心六線陸續開發,相信未來會遍地開花,期許桃園以車站城市導向思維推動軌道經濟,帶動城市發展。
張善政說,隨着人口成長,尖峰時段往返桃園及雙北的各式交通運輸越趨繁忙,相信在銜接桃園及新北的捷運三鶯線延伸八德段完工後,可有效紓解交通壓力,同時市府也因應產業發展,積極開闢轄內捷運路線,提供市民更便捷的交通環境。
張善政進一步解釋,桃園軌道建設以「點、線、面」規畫,透過設置火車及捷運站「點」提升周遭生活機能及社區發展;臺鐵地下化後十多公里路廊,也將開闢「線」型綠廊,重塑桃園市容;而車站、路廊周邊則逐步外擴影響,促成地區「面」的繁華髮展。
張善政也提到,臺灣燈會睽違9年重返桃園,仍擇定高鐵與機場捷運交會的青埔,就是因爲其他地方雖然空地多,卻無交通支撐,期待未來桃園捷運遍地開花能帶動更多大型活動。
捷運工程局長劉慶豐說,桃園捷運開發最大問題就是容積率偏低,不僅影響招商成效,地主們也興趣缺缺,希冀透過軌道論壇吸取香港和日本成功經驗,洗刷外界對於調高容積等於圖利的刻板印象,精進桃園土地開發策略,達到都市更新、藏富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