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未來是否全面非廚餘養豬?農業處今給答案
彰化縣共有560場養豬場,其中有33場廚餘飼養。本報資料照片
在臺灣爆發首例的非洲豬瘟疫情後,廚餘養豬被認爲是傳染途徑之一。彰化縣是全臺第三養豬大縣,縣議員莊升漢今天在縣政質詢時指出,彰化縣共有560場養豬場,其中只有33場接受廚餘飼養,比例不高,彰化縣未來是否利用這個機會非餘廚養豬,農業處副處長蕭麗玲答覆「應該是」。
莊升漢關切縣內廚餘養豬情形,彰化縣環保局局長江培根說明,彰化縣各鄉鎮市公所收取的廚餘月均量是650噸,供應全縣使用廚餘的養豬場有33場,在上月22日臺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縣府立即通令不再蒸煮並願配合後續作業,送溪州焚化廠處理,另養豬業者自行收取廚餘每月2000噸,有一半來自臺中,縣府已通知停止收受來自臺中市的廚餘。
莊升漢認爲,全縣有560場養豬場,其中只有33場接受廚餘飼養,比例不高,在非洲豬瘟爆發疫情後,縣府是否可考量利用這個時機,不再使用廚餘養豬,全面升級。
農業處副處長蕭麗玲答覆說,疫情爆發後,農業處曾透過養豬協會調查這33場廚餘養豬業者,瞭解規模與非廚餘養豬的意願,結果顯示,僅有兩家表示不同意改變飼養方式,因此對於未來是否有機會不再廚餘養豬,答案「應該是」。
環保局長江培根說,針對廚餘的處理,除了推動廚餘共同蒸煮場、焚化、做堆肥外,也希望推廣採模組化養殖的黑水虻去化廚餘,並觀摩桃園市的生質能沼氣中心的實際成效,找到適合彰化縣的廚餘處理的方式。
彰化縣共有560場養豬場,其中有33場接受廚餘飼養,由於廚餘是非洲豬瘟的傳染途徑之一,縣議員莊升漢今天質詢彰化縣未來是否有機會非廚餘養豬時,農業處副處長蕭麗玲表示「有機會」。記者劉明巖/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