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男 X 郭肇中 百工百業 AI 轉型
面對全球產業劇變、AI浪潮席捲、百工百業亟需轉型之際,政府該如何出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在《大師543》節目中,特別邀請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郭肇中,說明AI如何落地傳產,中小企業如何用好用滿政府資源,並揭開「百工百業用AI」推動背後的政策脈絡與實戰策略。
郭肇中是臺大化工博士、成大化工學士,歷任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機電組長、技術處專門委員,從研究基層一路走到政策制定的最前線。他幽默地自述:「我爲了追太太才考公職,沒想到一做就是25年!」但他的使命感與產業熱忱,讓這段公務人生超越功利,更像是一場產業升級的長跑。
郭肇中強調,技術司的核心任務是讓研發成果不束之高閣,而是「落地產業、創造價值」。他以臺積電(2330)與聯電爲例,指出技術司早在創始初期就扮演關鍵推手。如今,技術司更進一步推動「AI試製線計劃」,整合北中南法人資源(如工研院、金屬中心、精機中心、紡織所等),建構53條AI試製線,歡迎全臺中小企業前來「試用、試做、試轉型」。
郭肇中分享,這些試製線已開始對外開放,無論是汽車零組件、扣件、食品加工、紡織設計,企業都能帶着實際訂單、設計需求,與法人成爲共同研發夥伴。「你的人要來,產品要來,我們一起設計、製程、品管,訓練人才、解決問題,這才叫共創。」
談到AI導入,他更以生動比喻說明:將老師傅的經驗建模成AI知識庫,就像「用ChatGPT請教師傅」。不僅解決人力斷層問題,更能將沉沒成本轉化爲精準決策。他舉例:「一個螺絲設計從兩天變兩分鐘,設計費從兩萬省成兩百,這就是AI的價值。」
除了幫助企業開發產品、降低成本,技術司也積極與中小企業署合作,培養「即學即用」的產線人才。包括畢業生實習、在職員工共創訓練、企業AI導入實測,都成爲政策主軸。郭肇中說:「我們不是關起門來做研究,我們開張做生意,企業是我們的客戶。」
至於企業申請是否困難?他強調技術司已設立網站,清楚列出各項資源、聯絡窗口與對應法人單位。無論是希望導入AI,還是數位轉型、減碳升級,都能找到對應資源,並獲得補助或技術支持。數位轉型學院詹文男院長補充,亦即「政府不能幫你生小孩,但可以跟你一起養。」
訪談中,郭肇中也坦言,百工百業用AI最大挑戰不在技術,而在「心態」。他鼓勵老闆們要轉念、二代要主動,「你願不願意放手讓新東西進來,這纔是關鍵。」他也建議讓二代參與政府補助計劃、申請創新獎項,「用小成績換取一代信任,就是傳承的起點。」
面對未來,他強調三件事:一是共創場域,讓產業「即訂即練」;二是人才共培,讓訓練「首見即產品」;三是共融資源,政府與企業共擔風險、共創價值。我們希望產業能在彎道超車,走出自己的AI轉型之路!
在AI成爲國力新戰場的時代,郭肇中與技術司正領軍打造臺灣AI轉型的基礎建設。這不只是技術輔導,更是一場由政策、產業、人才三位一體的系統性革新。更精彩的訪談內容,請點擊收看《大師54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cQW0qtEP4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左)在《大師543》節目中,邀請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右),說明AI如何落地傳產,中小企業如何用好用滿政府資源,並揭開「百工百業用AI」推動背後的政策脈絡與實戰策略。數位轉型學院/提供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左)在《大師543》節目中,邀請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右),說明AI如何落地傳產,中小企業如何用好用滿政府資源,並揭開「百工百業用AI」推動背後的政策脈絡與實戰策略。數位轉型學院/提供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左)在《大師543》節目中,邀請經濟部技術司司長郭肇中(右),說明AI如何落地傳產,中小企業如何用好用滿政府資源,並揭開「百工百業用AI」推動背後的政策脈絡與實戰策略。數位轉型學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