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宅醫療新險起步!一年期急症照護醫療險有望問世
衛福部去年推出「在宅急症照護計劃」日前與金管會、壽險公會取得共識,由公會研議「一年期在宅急症照護醫療險」新商品。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去年推出「在宅急症照護計劃」日前與金管會、壽險公會取得共識,由公會研議「一年期在宅急症照護醫療險」新商品。該險種以輕症病患爲對象,由醫護到府治療,藉此降低急診壅塞,緩解病牀不足問題,17日行政院已進行跨部會討論,推動正式邁出第一步。
衛福部的試辦計劃是鎖定肺炎、尿路感染及軟組織感染等三類不便出門病患,透過在宅診治,讓病牀釋出給重症患者。
因目前醫療險都以「住院與否」做理賠依據,部分輕症患者因此選擇堅持住院,加劇急診壅塞。若新保險商品能採在宅醫療給付,將可引導病患更彈性選擇就醫方式。
據瞭解,這款一年期醫療險屬全新型態,初步定位爲個人險,給付方式可能採定額或實支實付,但不會保證續保。
壽險業者坦言,採「一年期」設計可因應政策調整、快速修正商品條件,降低精算與風險壓力,是「邊做邊改」。
當初衛福部曾建議直接擴大現行醫療險給付範圍,但業者認爲精算基礎與給付條件完全不同,難以直接套用,最終決定另行設計新商品。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配合國家醫療政策開發在宅照護險,不僅可滿足民衆需求,也能緩解醫療量能不足,金管會將請壽險公會盡速討論,但尚未訂出時程。
現行醫療險的住院給付並未涵蓋在宅醫療,若有業者願意投入,金管會將考慮以「公平待客」原則給予鼓勵。
壽險業者指出,全球人口快速老化,在宅醫療可降低病患舟車勞頓與交叉感染風險,已成醫療趨勢,包括日本已有類似商品,臺灣市場具備發展空間。
業界觀察,此舉除可舒緩醫療資源分配壓力,也開啓壽險商品創新契機。若政策與商品能順利結合,有望打造「醫療政策+保險保障」的雙軌模式,爲高齡社會醫療體系挹注新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