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與金管會聯手 推新型「在宅醫療險」年底上路

衛福部與金管會聯手 推新型「在宅醫療險」年底上路(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衛福部健保署去年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但現行住院醫療保險,不涵蓋在宅醫療行爲。衛福部、金管會達成共識,由壽險公會研議「一年期在宅醫療照護險新保單」,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指出,今年底有機會上路,除了居家醫療,未來也期望將門診治療納入醫療保險。

石崇良表示,過去醫療保單,都是以「住院醫療」作爲給付基本條件,但隨着醫療型態改變,導向「去中心化」,也就是不用通通到大醫院,或一定非住院不可,逐漸移轉至門診、居家。

衛福部長石崇良。(李念庭攝)

健保陸續給付在宅急症照護、遠距醫療、居家醫療等,也鼓勵住院手術案件改於門診執行,但這類新模式不在傳統商業保險理賠範圍。

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針對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3類失能患者,由醫護到府服務。石崇良指出,一年下來已服務將近4千人次,但執行過程中,醫院反映有些病人住院有商業保險給付、回家後就沒有,造成病人選擇上受限。

因此,衛福部持續與金管會、保險業者討論是否調整保單,或開發新保單,擬定符合醫療趨勢的醫療保單。石崇良說,許多保險業者抱怨,健保政策變動太快,過去保單時間較長,目前規劃的新型醫療保單時間較短,以因應治療方式改變;估計今年底前有機會上路。

石崇良指出,今年8月起健保署推行「門診靜脈注射抗生素(OPAT)」,對象包括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患者。未來期待不只居家醫療,這類門診治療也能納入商業保險範圍,保險出險可降低,到門診治療費用較低,對健保來說也較省錢,民衆也能省下時間、不用綁在醫院裡。

石崇良補充,門診打靜脈抗生素符合現今醫療需求,過去患者一天要打三次抗生素,只能住院,但其實活動力和身體狀況良好,隨着長效針劑開發,降低施打次數,民衆在門診就能施打。不過,多數長效針劑是後線藥物,爲了避免抗藥性,如今也出現以輕便幫浦方式,將前線抗生素一天的量打進去就能回家,預計本週通過共擬會,11月起納入門診抗生素治療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