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批大罷免是「惡的循環」 謝長廷:致公務員集體無力

現任臺灣總統府資政、前駐日代表謝長廷。(本報資料照片)

大罷免遍地烽火,總統府資政、前駐日代表謝長廷昨稱示,大罷免是「惡的循環」,民主政治應該互相妥協。他今在臉書補充「惡的循環」定義,質疑此舉浪費社會資源和時間,削減臺灣的優勢和能量,公職人員更難置身度外,別無選擇,只能跟着走,造成集體無力感。

面對大罷免潮及朝野高度對立,謝長廷昨在日新國小新書發表會迴應媒體詢問時,他說,「甚麼都通不過、什麼事都不能做,就來發動罷免,這是『惡的循環』」,民主政治應該互相妥協,執政黨沒有過半、在野黨也選輸了總統,所以要互相協調,引發議論。

謝長廷今天透過臉書發文,提到他昨稱「大罷免是惡的循環」,似乎有被過度簡化或特定化的誤解,因此他再度說明,所謂「大罷免運動」是依Google定義,指社運團體、民進黨團、國民黨前後發動的一連串罷免運動;其次,罷免是直接民主的設計,也是公民權利的重要部分,但「罷免」畢竟是代議政治的例外規定,不是定期舉辦,必須先有「惡」存在,即「惡質民代」。

謝長廷舉例,例如濫用權力惡奴欺主、勾結外敵威脅人民生存、尸位素餐怠忽職權自肥等等,才能發動行使。

他接續提到,不過,在政治上愛之慾其生,恨之慾其死,綠色陣營指爲惡質要罷免的民代,當事人或其支持者可能看法完全相反,並咬定是迫害而生起嗔恨心和報復惡念,也跟着發動罷免綠色民代。

謝長廷強調,這就是他說的「惡性循環」或「惡的循環」,浪費社會資源和時間,削減臺灣的優勢和能量。社會很多人應該也知道,但都無可奈何,公職人員更難置身度外,別無選擇,只能跟着走,造成集體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