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更容易中暑!日醫警示傍晚很危險 還要注意「無感蒸發」
▲日本連日高溫,各地發佈警報,提醒嚴防中暑。(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日本近日持續高溫,全國各地發佈警報,提醒民衆嚴防中暑。許多人可能以爲,中暑往往發生在白天與戶外,但專家指出,其實傍晚時分、待在家中,反而更需要提高警覺。
北九州市立八幡醫院榮譽院長伊藤重彥醫師表示,日本梅雨季節過後,氣溫開始升高,溼度卻沒有下降太多,導致人們難以適應,即使是健康年輕人,也很容易中暑,「6月到7月初這段時間,入院人數急劇增加」,是每年的第一波中暑潮。
《RKB每日放送》也引述數據報導,截至6月中旬,中暑送醫人數約1000人,但到了6月下旬,人數暴增約9倍,而且大約40%都發生在家裡。事實上,居家中暑是最常見的,已經連續5年高居第一。其中,中暑送醫的很多都是老年人,並且沒有開冷氣,病情都很嚴重。
▲日本近年屢傳老年人沒開冷氣而中暑,甚至因此喪命的事件。(示意圖/CFP)
伊藤重彥解釋,中暑主因不只有高溫,溼度、輻射熱也會發揮關鍵作用。房屋歷經白天的曝曬後,到了傍晚逐漸向室內散熱,往往導致室內比外面更悶熱。與此同時,浴室與廚房也會因爲淋浴和煮飯而產生水蒸氣,如果沒有適當通風,溼度根本無法降低。到了傍晚,室內高溫又高溼,中暑風險倍增。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流汗之外,人也會透過皮膚與呼吸不自覺地流失水分,這個現象稱爲「無感蒸發」。伊藤重彥說明,「一般成人睡覺時,平均透過無感蒸發流失約500毫升水分,洗澡後也會流失500毫升水分。」如果老年人傍晚至晚間待在悶熱室內,未補充水分就去睡覺,經過一整晚的流汗與無感蒸發後,隔日清晨就可能病危,被發現時已經來不及。
伊藤重彥提醒,居家中暑在傍晚最容易發生,如果想要加以預防,待在家時即使不覺得口渴也要多喝水,保持通風並且開冷氣,「省電固然很重要,但爲了省電導致命危,絕對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