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重啓eSIM業務!蘋果、華爲等推動手機無卡化 已在可穿戴設備落地

《科創板日報》8月7日訊(記者 黃心怡)有消息稱,華爲推出支持eSIM的新款三摺疊手機,有望成爲國內首款商用eSIM的智能手機。《科創板日報》從產業界人士瞭解到,華爲確實有相關計劃。而後續發佈的華爲Mate 80系列,可能也將有一款機型支持eSIM。

此外,OPPO相關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年底預計會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機上市。

eSIM是一種把傳統SIM卡直接嵌入設備芯片的技術,無需用戶插入物理SIM卡,可以節省手機、平板等終端的內部空間。國內運營商曾在多年啓動了eSIM業務,但在2023年因爲安全風險等因素暫停了該業務的新申請。

不過在今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紛紛恢復了eSIM業務的辦理,主要面向物聯網和智能穿戴設備領域,尚不包括手機業務。

多名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對於智能終端廠商而言,eSIM是比較明確的發展趨勢。但政策監管和運營商的態度,將影響eSIM技術在手機終端的落地速度。

▍蘋果、華爲等手機廠商積極佈局eSIM

蘋果是手機廠商中最爲積極支持eSIM的企業。早在2011年,蘋果提交了eSIM卡專利,並在iPad Air 2首次實現商用。2017年左右,谷歌和蘋果在手機端也逐漸支持eSIM,但保留了實體卡槽。2022年,蘋果在美國發布的iPhone 14取消了實體卡槽,僅支持eSIM。

據媒體報道,即將於9月推出的蘋果iPhone 17 Air將採用前所未有的輕薄設計,爲此會直接取消實體SIM卡槽。

有產業鏈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表示,如果華爲順利在9月推出支持eSIM的三摺疊旗艦手機,那麼將在國內從蘋果手中搶下eSIM首發。

除了華爲、蘋果外,其他手機廠商也在佈局eSIM。

小米今年3月在海外市場推出首款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而OPPO相關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年底預計會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機上市。

中國信通院泰爾終端實驗室發佈的《eSIM產業熱點問題研究報告(2025年)》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提供eSIM手機服務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大幅增加,從2018年底的24個增至2024年中的123個(不含漫遊服務)。同時,開通eSIM手機服務的運營商數量從2018年的45家增長至2024年6月的441家。

GSMA 智庫預測,2025年底全球將約有10億eSIM智能手機連接,2030年將增長至69億,佔智能手機連接總數的3/4。

▍運營商eSIM業務重啓 中國聯通最爲積極

國內運營商曾在多年啓動了eSIM業務,但在2023年被全面暫停新業務辦理。

2017年11月,中國聯通與華爲合作,推出了支持eSIM獨立號碼業務的華爲運動手錶,並在上海、深圳、廣州等7個城市啓動了業務試點,後在2019年3月,中國聯通將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從試點拓展至全國。

中國電信則於2018年在上海、南京、廣州、成都4個城市開展eSIM業務試點,隨後拓展深圳、武漢、杭州3個試點城市。中國移動也於2018年在上海、天津等7個城市啓動了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試點。

但在2023年7月,三大運營商以“業務維護升級”爲由暫停eSIM業務辦理,已開通的用戶雖可繼續使用,但新用戶無法申請。

有電信產業鏈人士對記者表示,安全風險是主要原因。當時,eSIM的遠程寫入機制被不法分子利用,導致詐騙案件激增。

不過,在今年,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恢復了eSIM業務的辦理,並在多個城市逐步上線。有智能終端產業鏈人士對記者表示,三大運營商中,中國聯通最爲積極,動作最慢的是中國電信,因爲中國電信的天通衛星通信業務,需要基於實體SIM卡做鑑權。

今年7月初,中國聯通率先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個省市恢復了eSIM業務,主要面向物聯網和智能穿戴設備領域。

7月11日,OPPO Watch X2系列智能手錶上線中國移動“一號雙終端”eSIM業務,成爲2023年暫停後首個在消費級終端實現eSIM商用的案例。但云南省號碼暫不支持開通,四川省用戶需線下實名辦理。

隨後在7月14日,中國聯通低調上線eSIM手機業務測試頁面,不過該頁面當晚被撤下。

▍手機端eSIM落地仍受多重因素影響

有多名分析師告訴《科創板日報》,eSIM後續在手機端的發展,主要取決於政策監管和運營商的積極性。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楊光認爲,對於智能終端廠商來說,eSIM是比較明確的趨勢,主要的好處是可以把手機做得更加輕薄、緊湊,像防塵、防水也更容易實現。eSIM的挑戰在於運營商的態度和監管因素。

“eSIM是無實體卡的,讓消費者更換運營商網絡變得更容易,這使得全世界的運營商對手機支持eSIM的態度都比較謹慎。相比手機而言,運營商對可穿戴設備這類新業務更積極一些,因爲有利於擴展新興市場。此外,eSIM技術所存在的反電信詐騙等安全風險,導致監管壓力變大。”

目前來看,蘋果、華爲等終端廠商的需求在eSIM的重啓之路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楊光認爲,如果運營商的經營策略以及監管政策方面有更積極的變化,那麼可以預期,手機eSIM將會較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