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西盟鍛造“應急尖兵” 築牢防汛屏障
入汛以來,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通過強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完善預警響應機制、提升物資保障能力,全面築牢防汛安全防線。
專業力量與基層隊伍並重,構建多元融合的救援體系。西盟縣消防救援大隊作爲消防主力軍,持續開展防汛救災和水域救援實戰演練,裝備齊全、訓練有素,具備快速響應和協同作戰能力。鄉鎮專職消防隊被納入統一執勤、訓練和作戰體系,定期輪訓,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
在基層,鄉鎮應急搶險隊成爲“第一道防線”。全縣673名基層搶險隊員覆蓋7個鄉鎮36個行政村,實現縣域全覆蓋。他們深入村寨排查隱患,以佤漢雙語宣傳避險知識,提升羣衆防災意識。
機制與聯動並舉,打造精準高效的“智慧防線”。西盟全面推行“1262”精細化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提前12小時、6小時、2小時逐級發佈強降水預警,形成“預警—響應—行動”閉環管理。同時嚴格執行“四個一律”要求,推動防汛工作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禦”。
該縣縣、鄉、村三級應急指揮體系高效運轉,依託指揮平臺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確保預警信息精準“叫應”到人。同時,無人機、衛星電話、對講機構建“天空—地面—網絡”三位一體應急通信網,提升極端天氣下信息傳遞能力。
物資儲備與能力建設並進,夯實防汛減災基礎。目前,西盟縣儲備帳篷、棉被、摺疊牀等40餘類應急物資超2萬件,配備救援車輛119臺、裝載機88臺、無人機16架,確保物資調得出、運得快、用得好。通過集中培訓、業務課堂和實戰演練,持續提升應急隊伍實戰能力。
此外,西盟廣泛開展應急知識普及和防災演練,提升羣衆自救互救能力。重點村寨村民不僅掌握應急知識,還能熟練使用簡單救援裝備,實現“人人有責、人人蔘與、人人受益”。
從專業隊伍衝鋒在前,到基層羣衆守望相助,從精準預警到果斷決策,西盟正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一步,該縣將繼續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持續提升防汛減災能力,爲人民羣衆構築堅實的安全屏障。(刁弘智、吳元皓)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