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谷“三張網”守護困境兒童成長
本文轉自:人民網-雲南頻道
“這不僅是人生的新起點,更是一份溫暖的‘陽光禮物’。”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瞬間,18歲彝族姑娘小彭(化名)的眼眶溼潤了。和小彭一樣,雲南省景谷縣的2247名困境兒童,正感受着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匯聚的溫暖力量。
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後,小彭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爲命,依靠患慢性病的大伯照料。2022年,景谷縣民政局通過動態排查機制將其納入農村B類低保,每月790元的保障金如同“及時雨”,讓這個瀕臨困境的家庭重燃希望。
近年來,景谷縣始終將民生兜底保障作爲重點工作,縣民政局創新構建“精準識別託底、高效協同服務、社會多元關愛”三張“守護網”,爲困境兒童鋪就成長坦途。
在2024年中考高考季,景谷全縣4814名考生中,347名低保家庭學生、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順利完成學業。這背後,是民政牽頭、多部門協同的精準識別機制在發力。
依託社會救助信息平臺,景谷建立“月排查、季複覈”動態管理機制,創新實施監護風險“紅黃藍”三色預警評估。截至2024年7月,全縣將578名留守兒童、1241名流動兒童納入關愛保護,2247名困境兒童全部納入基本生活保障。其中122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享受特困供養,2125名兒童納入低保,今年已爲212戶困難家庭發放臨時救助金47.94萬元。
在威遠鎮小學,由民政、教育、衛健等部門組成的關愛專班,正爲15名困境兒童制定“一人一策”成長檔案。校長李明華介紹:“我們通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確保每個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權。”
景谷縣民政局構建“福彩金+慈善款+專項基金”三重保障,2024年籌措22萬元助學資金資助25名學子,發放特困及低保兒童保障金989.59萬元。縣鄉村三級聯動執行體系,讓政策落實從“最後一公里”變爲“最後一步路”。
走進鳳山鎮平寨村“兒童之家”,專業社工正帶領孩子們繪製民族團結長卷。這個標準化服務陣地,已爲全縣7個鄉鎮的留守兒童提供臨時照料、課後輔導等服務。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2024年開展的“愛在身邊·青暖童行”系列活動達9場次,發放物資價值18.04萬元,惠及3353人次。今年前7個月,活動增至14場次,600餘名兒童在“愛心媽媽”的陪伴中展露笑顏。
當小彭在日記本上寫下“我把黨來比母親”的質樸話語,當2247份成長檔案從“受助對象”變爲“追夢少年”,景谷織就的“守護網”,正託舉起邊疆少年翱翔藍天的夢想。這張“網”裡,既有政策託底的力度,更有人間溫情的厚度,書寫着溫暖的民生答卷。(刀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