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以法治之力守護抗戰文化遺產
今年初,官渡區人民檢察院在全面摸排轄區抗戰文物管護情況時,發現位於官渡區小板橋街道辦事處的援華美國空軍醫院舊址因長期管護不到位,建築物破損情況較嚴重,文物本體存在滅失風險。
5月28日,官渡區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調查,並聯合昆明軍事檢察院開展調查瞭解和會商,並於6月10日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文物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積極與援華美國空軍醫院舊址的使用單位及相關專業機構開展工作對接,對文物修繕保護進行必要的評估論證,指導制定修繕方案,落實修繕資金保障,儘快開展文物修繕工作。
經督促,相關部門積極對接使用單位,指導編制文物修繕方案,並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修繕方案進行論證。目前,文物使用單位經積極爭取,獲批389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援華美國空軍醫院舊址修繕,修繕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這是我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助力保護抗戰文化遺產的一個縮影。
今年4月以來,雲南省人民檢察院以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爲契機,在民革雲南省委的支持下,以滇西抗戰資源相對集中的昆明、保山、德宏等6個州(市)爲重點,全省部署開展滇西抗戰文物和遺址遺蹟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專項監督行動,通過公益訴訟辦案監督,督促挖掘、保護、修復、利用好一批重點保護抗戰文物及面臨滅失風險的抗戰遺址、遺蹟,整合滇西抗戰文物和文化資源,加強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承利用4類主體功能區建設。
“在專項監督中,重點對未依照文物保護法要求將重要遺址舊址、重要不可移動文物、重要紀念設施等列入保護名錄的‘應保未保’問題,抗戰文物紀念環境和紀念氛圍遭到破壞等保護措施不到位問題,未按照要求及時對抗戰文物開展修繕等保護性修繕不規範問題,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蹟和精神等侵害抗戰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問題,以及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挪用、抗戰沿線自然空間的生態環境破壞等5個方面的問題開展監督。”省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主任楊學正介紹,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摸排相關線索30餘條。
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堅持以法治之力全力守護抗戰遺產,先後監督辦理多起涉抗戰文物案件,取得成效。如,昆明鐵路運輸檢察院發現滇緬鐵路祿豐煉象關橋隧羣部分文物被侵佔、污染,通過制發檢察建議,在推動文旅部門進行整改的同時,促進當地文化和旅遊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漾濞彝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通過衛星遙感和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發現滇緬公路漾濞段38處里程碑錯誤標註“史迪威公路”問題,推動民政、文旅部門聯合整改,同步新增4處縣級文保單位;五華區人民檢察院研發“文護之眼”大數據模型,精準發現抗戰文物青年會館舊址商業店面侵佔文物本體問題,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拆除30餘處,恢復建築原貌,並聯動建立“商業街區—歷史遺存”協同監管機制。
省人民檢察院及時彙總分析各地情況,探索抗戰文物保護的雲南方案,形成《抗戰文物保護公益訴訟辦案指引》,爲各地提供操作指南,促進涉滇西抗戰遺產保護案件高質量辦理,取得良好實效。
針對滇緬公路惠通橋文物保護案“一橋跨兩縣、管護兩不足”的治理困局,省人民檢察院協調文保專家實地指導,保山市人民檢察院牽頭兩地相關職能部門開展磋商,明確龍陵、施甸兩縣管護責任,聯動拆除橋體周邊違規建築,爭取專項修復資金,恢復“抗日功勳橋”歷史原貌,構建起“檢察撬動+屬地負責+部門協同”的全鏈條管護機制。
“在涉抗戰文物案件辦理中,檢察機關堅持強化調查覈實、規範取證活動,依法運用磋商、檢察建議等方式開展遞進式監督,並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和人大、政協報告,加強與地方職能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等溝通協作,凝聚起保護工作合力。”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李世清說。
截至目前,全省共辦理滇西抗戰文物保護案件26件,督促推動新增文保單位27處,修復抗戰文物和遺址遺蹟68處。
雲報全媒體記者鄧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