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出臺方案推進農業保險與金融深度融合
近日,雲南省財政廳、雲南省農業農村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雲南省“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充分發揮農業保險與“三農”聯繫緊密,集聚信貸、擔保等金融資源的“黏合劑”優勢,通過提供多樣化綜合金融服務,進一步推進農業保險與農村金融深度融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出臺以來,各級財政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農業保險業務持續發展,產品不斷豐富、保障範圍不斷擴大、服務質效不斷提高,已成爲聯繫“三農”最緊密、覆蓋農村最廣泛的金融服務機制。
打造“1+3+N”一站式服務
《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和保障措施。工作目標即深化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期貨等金融工具聯動,建立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現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持續推動金融機構下沉,保持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拓展多元化金融資源投入,穩步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依託金融“融資+融智”,盤活利用農村資源資產,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從工作任務看,《方案》提出打造“1+3+N”一站式服務,實施“農業保險+信貸”“農業保險+擔保+信貸”以及“農業保險+期貨”。
“1+3+N”一站式服務即以農業保險爲依託,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暢通各類金融工具業務條線運作機制,採取農業保險+1個基層農業保險(金融)服務點、1名村協保員、1套金融業務臺賬+一攬子金融產品的“1+3+N”模式,實現一站式綜合辦理。具體包括:打造規範化農村金融服務窗口,整合基層保險、金融機構營業性網點,組建“基層農業保險(金融)服務點”,實現一個窗口辦理金融業務;打造專業化服務隊伍,引導鼓勵金融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有效發揮金融特派員、金融機構基層網點工作人員作爲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的作用,通過當好金融“宣傳員”“聯絡員”“服務員”,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提供便利、精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爲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提供全過程融資指導服務;打造數字化服務模式,鼓勵保險機構依託現有農業保險業務系統開發“農業保險+”模塊,深化涉農經營主體信息在金融領域的共享應用;打造多樣化農村金融服務集羣,依託基層農業保險(金融)服務點,在辦理保險、信貸、擔保等多項金融業務時,可一併辦理農戶信用信息採集、“一卡通”變更、金融政策諮詢投訴等業務,持續推進金融服務便利化。
探索建立銀保信息共享機制
在實施“農業保險+信貸”方面,進一步豐富農村金融業態,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深度合作,發揮農業保險風險管理職能,幫助金融機構提升客戶識別、風險防範和產品創新能力。推進保單質押、活體牲畜、農業設施抵押等貸款業務,合理優化授信額度、利率定價、貸款期限等產品要素。深化銀保聯動,針對有信貸需求的農業保險投保對象,探索建立銀保信息共享機制,通過將保險數據轉化爲信用資源,不斷提升授信審批效率和通過率。
在實施“農業保險+擔保+信貸”方面,鼓勵保險、擔保和銀行機構在風險共擔前提下,創新擔保服務,開展整村擔保。鼓勵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對有信貸需求的農業保險投保對象提供增信時,就准入門檻、審批時效、擔保費率、風險容忍等方面予以傾斜。
在實施“農業保險+期貨”方面,強化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和避險功能,通過採集期貨市場或現貨市場渠道農產品價格,在產糧大縣、生豬調出大縣、橡膠及甘蔗主要產區積極推廣實施價格、收入保險。優化“保險+期貨”等風險管理服務,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
《方案》提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業保險+一攬子金融產品”工作,充分利用各地整合農村金融資源優勢,出臺各類政策制度。省財政廳會同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雲南金融監管局收集政策需求、共同深化制度設計。雲南金融監管局負責業務指導,支持鼓勵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農業保險+”深入開展。中國人民銀行雲南省分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穩定增長。(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