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用AI防汛 智慧平臺提供最新水情避險
雲林縣政府爲因應汛期,推動智慧防汛平臺,今年對外開放,縣水利處16日表示結合AI與大數據,可讓民衆隨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因應。(雲林縣政府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雲林縣政府爲因應汛期豪大雨與颱風,推動「雲林智慧防汛平臺」與「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臺」,經測試改善,今年對外開放,縣水利處16日表示全縣共設置影像監測站259處、水位監測站159處、雨量站58處、路面淹水感測站172處,結合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讓民衆能夠隨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因應。
每年5月1日進入汛期,去年凱米颱風重創雲林,縣府超前部署,16日召開縣府1級單位防汛整備會議,因應可能來襲的豪大雨與颱風。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已展開各項防汛整備,包括抽水機檢修預布、排水清淤、智慧防災系統建置等工作,今年底前還會新增105臺移動式抽水機,並持續強化跨單位聯防機制。
雲林縣政府爲因應汛期,推動智慧防汛平臺,今年對外開放,縣水利處16日表示結合AI與大數據,可讓民衆隨時掌握最新水情,提早因應。(雲林縣政府提供/張朝欣雲林傳真)
縣水利處長許宏博說,「雲林智慧防汛平臺」與「韌性防災影像監視平臺」經測試改善,功能已完善穩定,因此今年開放供民衆上網查詢。智慧防汛平臺可提供警戒資訊、即時監測、氣象資訊、自主防災等服務;影像監視平臺可提供易淹水地區即時動態影像。
許宏博提到,縣府已逐步完成各項防汛整備工作,目前縣內共有284臺大型移動式抽水機與88臺中小型抽水機,皆已完成檢測與機組保養,將依照各鄉鎮市公所提報的地點及易淹水地區,視狀況執行相關預布工作,確保在臺風或豪大雨來襲時能立即啓用,有效降低淹水風險。
許宏博指出,雲林縣每年區域排水清淤長度約150至180公里,今年至目前完成40餘公里清淤工作。爲強化地方即時防洪量能,已準備3600多片防汛檔板、6000多個防汛沙包,置於虎尾中科抽水站隨時應急。並規畫本月25日與二崙鄉公所聯合防汛演練,模擬易淹水地區遭遇豪大雨,移動式抽水機與防汛檔板如何佈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