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防汛整備 智慧平臺監控水情
新北市偵水志工協助於大雨發佈時清除河道阻塞異物。(新北市水利局提供/呂健豪新北傳真)
因應即將在5月到來的汛期,新北市水利局2日提早召開汛期前防汛整備會議,針對轄內防汛作業通盤檢視,並運用智慧防汛平臺全面監控水情,期使防汛工作更強化與落實,新北市近年已改善16個行政區、86處積淹水熱點。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氣候變遷造成防汛工作更加艱難,積淹水點的判斷與處理也必須更加快速,才能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新北市目前透過自有的智慧防汛平臺系統,結合淹水感測器、雨水下水道水位計、雨量站、CCTV等資料,輔以人工智慧判斷是否發生積淹水情境,並利用LINE機器人發出警示,通知積淹水情形。
宋德仁補充,在豪大雨來臨之前,透過16座抽水站預先啓動排水,將雨水下水道及抽水站前池保持在最低水位,約可增加57萬8000公噸滯洪量,再配合9座校園透水保水設施及公園滯洪池,大幅增強防洪減災能量、降低積淹水風險。
水利局說明,受氣候變遷影響,於3月即有發生豪大雨的可能,因此自3月1日起即派員24小時監視水情,並藉由防汛會議提前檢視各防汛設施整備狀況,另針對地勢低窪及易積水處備妥各型移動式抽水機組共29臺,4萬8252包砂包、630個太空包及320片新型L型防洪板,供防汛搶險及區公所領取使用。
水利局及轄內區公所針對汛期將持續進行溝渠、箱涵及下水道清淤工作,並對全市雨水下水道完成巡檢,更首創偵水志工於豪大雨預報時,迅速就近至易積淹水點進行預防性巡查,協助簡易排除道路側溝或泄水孔遭垃圾、雜物等堵塞情形,透過積淹水羣組及志工羣組,讓新北偵水志工、各區公所承辦人員及水利局人員增進三向溝通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