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地下水流!新北導入CCTV即時監控 打造智慧防汛新標竿

▲今年6月7日大雨經分流箱涵排往壽德公園滯洪池收納近6000噸的水量,使周邊道路不再發生積淹水情形。(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下同)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每逢午後雷陣雨來襲,瞬間強降雨常造成局部積淹水。爲提升防汛應變效率,新北市水利局創新導入科技防災,率先在三重、永和、中和、樹林等易積淹水熱區的11處雨水下水道內設置CCTV即時影像監測系統,強化地下水情掌握與異常通報速度,精準分析積淹水成因。

水利局長宋德仁指出,這些監測點多位於雨水箱涵交會或分流處,流況複雜,以往僅靠水位數據難以判斷異常原因。新建置的CCTV設備具備即時影像回傳功能,可「透視」下水道內部,直接觀察水流變化、異物堵塞或抽水機運作情況,大幅減輕人工巡檢負擔,提升防汛決策精準度。

▲利用CCTV影像監測壽德公園滯洪池分流箱涵排水情形,經過右側分流堰排往壽德滯洪池。

宋德仁進一步說明,此係統採用具備IP69防水防塵等級與NEMA-4X防潮防腐蝕認證的監視設備,並搭載星光級感測元件,即使在昏暗潮溼環境中,也能拍攝清晰畫面,強化夜間監控功能。這些即時影像已串接進入新北市智慧防汛平臺,與現有的雨量站、水位計、淹水感測器等資訊整合,達成從空中降雨、地表積水到地下水位的「三位一體」監測架構,全面強化城市防災韌性。

水情值勤人員李先生表示,透過即時影像,不僅能確認積水是否分流至滯洪池、抽水站是否正常運作,也能即時掌握如永和國光路49巷等低窪地區的排水狀況,爲第一線防汛人員提供具體且關鍵的判斷依據,協助迅速啓動應變機制。

水利局補充,CCTV系統亦具備影像回放功能,可與水位數據交叉比對,進行滯洪與抽排設施效率檢討,有助事後檢討與精進防洪對策,進一步確保市民居住安全。未來將視實際需求擴大導入CCTV影像監測系統,持續提升智慧化防災能力,打造更具韌性的安全城市。

▲利用CCTV影像監測永和區福和國中透水保水設施,入流攔污柵未堵塞。

▲利用CCTV影像監測壽德公園滯洪池分流箱涵排水情形,下水道水位高漲即將漫過右側分流堰至滯洪池。

▲永和福和路雨水下水道今年7月12日低地排水設施抽排情形,抽水機正常運作抽排至幹線,避免低窪區發生積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