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防範道路塌陷 導入下水道智慧監控系統 嚴查深開挖工地
桃園市府跨局處強化道路塌陷防治,透過巡檢、監測及灌漿補強等多重機制,防止地下管線滲漏造成掏空坍陷,守護市民行的安全。(圖/桃園市政府)
桃園市政府針對道路塌陷防範議題,啓動跨局處合作機制。市府說明,道路塌陷多因地下管線滲漏導致,尤其自來水高壓漏水與下水道破損滲流,若未及時修復,水流將沖刷礫石間細土,造成掏空進而引發坍陷。爲防範災害發生,各單位已建立定期巡檢、即時監控與灌漿補強等多層防護措施,全面降低塌陷風險、確保用路安全。
水務局說明,桃園市每年辦理兩次「雨水下水道系統維護管理訪評計劃」,約於每年4月及10月實施,目標爲「三年一巡、缺失錄案改善」,目前巡檢平均達成率達185%。透過定期巡檢與缺失追蹤,確保連接管與箱涵交界密合、涵管不錯位,同時進行塞漿封補以防滲水掏空。另針對污水系統部分,每季完成全市人孔框蓋外觀檢視,每年開蓋檢視一次,每5年進行CCTV檢測,掌握污水管線內部狀況。
水務局指出,市府也逐步導入「污水下水道智慧監控系統」,包含淤積分析、雨污混流分析、異常警報、決策支援與異常水流分析等模組,可即時偵測系統異常情況,維持運作穩定。
建管處提出兩大防塌策略,其一爲要求達一定規模以上的建築工程,自今年7月起應公開安全監測資訊,建置雲端資料庫並設置QR Code告示牌連結施工日誌系統,工地主任每日須確認監測數值是否異常。另也會持續推動深開挖工地巡檢,自2023年9月起針對開挖深度較大、鄰損或公安疑慮工地加強稽查。今年8月巡檢共74件,其中安全監測異常1件、未按圖施工3件、安全支撐或監測系統缺失12件,均已督促改善。
養工處表示,運用透地雷達與車載式檢測技術,定期掃描路面結構並發現孔洞掏空情形,再依孔洞危險度進行修補,該透地雷達檢測已成功發現桃園區中正路與同德二街交叉口的潛在空洞,並由捷工局開挖回填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