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西:“數智救災”跑出應急“加速度”

今年汛期以來,嶽西縣打破部門壁壘,創新實施應急救災報表共享共用工作機制,通過整合數據、規範流程、強化責任,實現災情信息“一表通”“一鍵達”。6月強降雨期間,受災鄉鎮應用新機制後,報表效率較以往提升80%,爲搶險救援決策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

數據整合“一表通”,基層減負提效

針對以往災情數據分散,統計指標不一、標準不一的問題,嶽西縣應急管理局牽頭整合資規、水利等6部門多項災情指標,制定了《嶽西縣災情數據一覽表》。該表涵蓋受災人口、房屋倒損、農作物受損、直接經濟損失等關鍵信息,實現災情信息“一表覆蓋”。

“這套表格既符合國家規範,又貼近基層實際。”縣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統一數據標準、優化指標設置,既確保了數據質量,又減輕了基層負擔。

6月20日,五河鎮災害風險隱患信息報送員夏燚鑫在巡查中發現思河村地質災害隱患點異常,立即通過新表格上報險情,爲後續15名羣衆的及時轉移提供了精準數據支撐。

流程優化“一鍵達”,部門協同提速

嶽西縣建立了“鄉鎮收集—專人審覈—部門共享”的閉環管理流程。全縣24個鄉鎮均明確專職災情信息員,收集彙總本轄區災情信息,並按時覈准上報。鄉鎮報表需經分管負責人或主要負責人審覈簽字並加蓋公章後,由應急部門專人統一接收處理。

“這個章蓋下去,責任就扛在肩上了。”白帽鎮相關負責人說,“它倒逼我們必須深入一線核清覈准災情,確保報出去的每個數據都經得起檢驗,系統數據和簽章紙質數據也嚴格一致,杜絕了‘兩張皮’。”

縣應急管理局定期將彙總數據推送至資規、水利等縣直有關部門,實現數據資源共享。“‘一源多用’的數據共享模式,有效解決了部門間數據不一致的問題,提高了協同處置效率。”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戰檢驗顯成效,應急響應更高效

在今年6月的防汛工作中,該機制經受了實戰檢驗。白帽鎮通過新報表系統快速上報涵洞堵塞、威脅下游房屋和農田的險情,縣鄉村三級聯動在3小時內完成處置;五河鎮精準研判風險,及時轉移受威脅羣衆15人,成功避免人員傷亡。這些案例充分證明了新機制在提升應急響應效率方面的顯著優勢。

嶽西縣的實踐表明,通過系統整合數據資源、優化工作流程、壓實各級責任,能夠有效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嶽西縣創新的“五個一”工作機制,不僅解決了災情數據報送效率低下的問題,更構建起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系,爲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汪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