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科創板“1+6”規則落地,將對市場生態帶來哪些變化
7月13日,科創板改革再出發的“1+6”政策配套業務規則落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正式發佈了《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5號——科創成長層》等配套業務規則。
展望新起點上科創板的改革前景,隨着科創板對於新一輪“1+6”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爲順應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律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工具、產品和服務,將帶來哪些市場變化呢?
對此,科創板上市公司、券商、創投機構紛紛發聲,從各自視角解讀了對科創板改革新政的核心關注點。
上市公司:爲科創企業搭建起更爲順暢高效的融資通道
整體來看,上市公司普遍認爲,科創板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將從制度根基上爲科創企業搭建起更爲順暢高效的融資通道。
例如,信科移動(688387)董事長孫曉南表示,科創成長層的設置,實質是爲核心技術攻關期或產業化初期的優質企業鋪設了一條“韌性賽道”,肯定了那些雖短期未盈利,卻擁有核心關鍵技術、清晰成長路徑的“潛力股”,讓資本有更多耐心伴隨企業穿越創新週期。
“此次設置科創板成長層、重啓第五套上市標準、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範圍等政策措施,一方面將支持具備核心競爭優勢的硬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有助於其加快技術研發和創新產品商業化。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使資本市場更好地適應科技型企業盈利週期長、研發投入大的特點。”澤璟製藥(688266)董事長、總經理盛澤林稱。
奧比中光(688322)董事長、總經理黃源浩指出,本次新推出的“1+6”政策組合拳亮點頻出。其中,將第五套上市標準創新性拓展至人工智能領域,開創性設置科創成長層等舉措,從制度根基上爲處於研發攻堅階段、尚未實現盈利的科創企業,搭建起更爲順暢高效的融資通道。
券商: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
整體來看,對於本輪科創板的新一輪“1+6”深化改革,設置科創成長層和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範圍,是證券公司這一直接融資“服務商”的關注重點。
中信證券高管、投行委主任孫毅表示,科創板成長層制度重啓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爲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企業開闢了更暢通的IPO通道,補齊了科創板對未盈利企業支持不足的短板,讓更多處於研發投入階段、尚未實現盈利但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能夠獲得資本市場支持。
“設立科創成長層、重啓‘第五套標準’等一系列制度優化舉措,進一步明確了科創板服務‘硬科技’企業的方向,有助於引導資本流向真正具備技術突破能力的創新主體,推動科技自立自強戰略落地,契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孫毅進一步指出。
“科創成長層的設立,是國家堅定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一招,它增加的不僅僅是一個板塊,更是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閉環生態的關鍵一環。”招商證券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傑進一步指出,“科創成長層重點服務優質未盈利科技創新型企業,對未盈利上市公司進行差異化統一監管,兼顧了發展和安全,體現了我國資本市場日益增長的制度包容性、適應性。”
國泰海通證券業務總監、投行委總裁鬱偉君認爲,此次科創板“1+6”新政通過設立科創板成長層、重啓第五套標準並擴大至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爲未盈利但具備核心技術和商業化潛力的企業提供了關鍵融資通道。
創投:加速“科技-產業-資本”高效循環
對於本輪科創板的改革再深化,創投機構表示,“1+6”政策的推出,提供了更暢通的價值實現渠道,將極大提升科創板對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吸引力。
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曹正指出,站在科創板成立6週年的新起點,“1+6”政策的推出,進一步夯實了資本市場的制度基礎,在增強對科技企業的制度包容性的同時注重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將極大提升科創板對優質公司和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的吸引力,爲我國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加精準、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和資源配置平臺。
“科創板及其新政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包容性與引導力,爲創投機構提供了更暢通的價值實現渠道,加速了‘科技-產業-資本’的高效循環,對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深遠意義。”達晨財智業務合夥人劉濟帆說。
劉濟帆進一步指出,此次“1+6”新政的推出,是科創板制度的重大升級:設立“科創成長層”、重啓並優化第五套上市標準,顯著提升了資本市場對人工智能、創新藥等長週期、高投入領域的包容性。“新政明確重點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方向,這與達晨長期聚焦佈局的新質生產力核心賽道高度契合,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的投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