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的疾病與醫療 (下)
散文
六、宇治的大君死守父親遺訓
宇治的大君系八宮的長女。八宮是桐壺帝的第八皇子,而源氏第二皇子,與源氏屬同父異母兄弟。朱雀院即位之際,弘徽殿太后有意擁護八宮,廢當時東宮,即後來的冷泉帝。但計謀失敗,八宮因此受到冷落。
八宮正室去世後未再續絃。讓大君學琵琶,二女兒中君學箏,排遣無聊。京城的宅邸被火焚燒後,遷居宇治山莊。
薰視八宮爲佛道的老師,常到宇治拜訪。第三年的秋天,薰造訪宇治,窺見琵琶與箏的合奏,由於八宮夜宿山寺,改由大君接待。薰被大君的高雅、賢淑氣質吸引,懇求大君能和自己交往。
大君對經常來訪,又給予諸多援助的薰,心存感謝之意,但是仍依父親遺言,拒絕薰的求婚。
八宮快一週忌時候,薰向大君訴衷情,推開隔着的屏風,強行進入簾幕內,大君認爲自己比薰大二歲,何況女人容易衰老,再則,平安朝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以薰的條件,將來必定迎娶權貴家女兒爲正室,自己勢必淪爲妾,因此,堅持拒絕。
然而,大君思念一轉竟然生出撮合薰與妹妹中君的婚事,自己擔任中君後護人的念頭。薰讓侍女弁帶領,偷偷潛入姊妹寢所,大君卻遁走,留下薰與中君獨處。然而,薰意在大君,與中君一夜交談,未有男女關係,直到天亮。
薰心想如果讓中君先結婚,大君或許會接受自己的感情。他知道匂宮早就對中君有意,於是偷偷帶匂宮到宇治,讓匂宮代替自己進入中君寢所,成就好事。
大君知道真相後,深爲意外,但仍不答應薰的求婚;卻盡力籌措中君與匂宮的婚事。婚後不久,匂宮不常到宇治,大君認爲匂宮毀了中君的人生,爲了維護父親的名譽,除死之外別無他途。後來又聽到匂宮要娶夕霧的女兒六君,這對大君是一大打擊。
物語中藉着侍女弁向薰報告,讓讀者瞭解大君的病情:
「她的病情說不出哪裡痛,也並不特別難過,就是完全吃不下。她的體質,從以前就跟別人不一樣,極爲衰弱,加上匂宮跟中君結婚後發生的事情,更加心痛的樣子,即使一般水果也不看一眼。這些事累積的關係吧,身體異常衰弱,看來大概沒救了。」
如何治療?以及病情的變化,大致如下:
請來山上的阿闍梨,以及世人評價高的靈驗的許多法師,打從第二天開始修法祈禱及誦經。
從初夜開始祈禱,不停唸誦《法華經》。由十二個聲音優美的僧人誦經,聽來十分莊嚴。
薰整夜指示侍女們服侍湯藥等的,大君卻一口也沒喝。薰心想這可不得了了,怎樣才能保住生命啊?感到無限的悲傷。
到了天亮時分,換班誦經的僧人聲音,聽來特別莊嚴,整夜守在旁邊的阿闍梨打個盹之後醒來了,誦《陀羅尼經》。
儘管如此盡力醫治,終究挽回不了大君的生命,臨終前:
「(薰)注視着大君,愈看愈覺得可愛,惹人憐惜。手腕極微細瘦,身體衰弱得像紙片人一般,肌膚的顏色光澤未變,白皙,楚楚可憐的樣子。」
大君似乎非常痛苦,薰便叫祈禱的阿闍梨等到病牀旁邊,又挑選靈驗的僧人,要他們祈禱,祈求身體康復。他自己也專心向佛祈禱。
然而,這些努力,似乎絲毫不起作用。「眼前的大君,如草木枯萎般消失了!」
如上述,《源氏物語》幾位登場人物,源氏患的瘧疾,是那時流行病中最普遍的。是青少年容易罹患的病。它的治療主要還是祈禱加持,是否用藥,作品中雖未明言,不過,從源氏要回去,臨行前「僧都把藥裝進琉璃的壺子,贈送源氏。」的記述來看,可見應該也有吃藥。
葵之上產前生病,主要是御息所的生靈作祟,症狀是「胸口疼痛難當」,治療方法以作法事祈禱爲主。唯兩次提到喝藥,可見也有利用藥物的治療。
藤壺中宮的病主要來自源氏的糾纏,擔心二人之間的亂倫事件泄漏,以及憂慮東宮的未來等諸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
紫之上生病,除了御息所的死靈作祟,另一原因應該是失去正室地位,造成精神的不安與鬱悶。治療方式仍以祈禱、誦經、做法事爲主,不過,物語中也提到「喝了些湯藥的關係,時序進入六月之後,有時還能擡起頭來。」可見也喝藥治療。
源氏的第三任正室女三宮生病時,御息所的死靈又出現。由此推測,無論生靈或死靈,其所以能夠發揮作用,大致是精神情況不濟的時候。主要原因還是不倫造成的精神壓力。出家後,健康情況明顯改觀。也服用湯藥。
至於柏木與宇治的大君,主要都是精神壓力造成的。共通的症狀是「說不出哪裡痛,也並不特別難過」,無論怎麼「誦經祈禱做法事」,顯然無效。因爲,沒有對症下藥。
長期精神壓力大,會讓人生病,古今皆同;只是,源氏物語的平安朝時代,主要是以誦經、做法事、祈禱等的精神療法爲主,跟現代的心理諮詢或有異曲同工之效?現代治療方式更加多元,那時代,出家也是一種常用的「療法」,藤壺中宮、女三宮等都採取這種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