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臺灣「這些產業」恐成重災區 學者疾呼:快組談判團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佈對臺徵收32%對等關稅,引起各界不安,圖爲船舶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港裝載貨櫃。(示意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佈對臺徵收32%對等關稅,引起各界不安,賴政府爲此提出5項因應策略。對此,臺科大企管系教授張順教呼籲,臺灣的農牧、鋼鐵和汽車零組件等傳統產業,可能會成爲重災區,因此政府應趕快建立一個很厲害的談判團隊。

張順教6日在政論節目《寰宇全視界》表示,臺灣對美出口有超過5成是從海外出口,而非從臺灣本土,由於長期無法和很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狀況,臺灣只能被迫把供應鏈移到其他國家,所以目前全球很多國家都有臺灣的供應鏈。

在張順教看來,川普對臺提出對等關稅後,很多臺灣的產品看似都有被打到,但他比較擔心的,是臺灣的農牧、鋼鐵和汽車零組件等傳統產業,可能會成爲重災區。他直言,政府目前大部分是提供企業研發等補貼,但政府應該做的,是要趕快籌組一個很厲害的談判團隊,與川普政府談關稅問題,因爲貿易不是零和賽局,而是競合、合作賽局,「臺灣在這種情況下會全輸嗎?我認爲談判很重要」。

針對美國徵收32%關稅,總統賴清德6日發佈影片宣佈,臺灣沒有計劃對美採取關稅報復,並提出包含「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產業支持計劃」、「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臺灣加入美國的新佈局」、「產業傾聽之旅」的5項因應策略應變。而在「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中,共有5個做法,包括: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擴大對美採購(包括軍購)以降低貿易逆差、擴大對美投資、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和解決洗產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