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移工議題 企業人權新挑戰
臺灣在全球永續的作爲雖然已逐步展現社會影響力與國際能見度,但臺灣企業過去長期忽略企業人權,加上國家在推動企業人權的政策上沒有足夠積極的作爲,導致臺灣在國際上長期以來被點名爲人權高風險國家之一。
臺灣的強迫勞動問題雖不像其他發展中國家那麼普遍,但在某些行業中,尤其是漁業、外籍移工、建築業等,仍存在部分案例和挑戰。以下是幾個涉及強迫勞動的案例:
一、漁業移工剝削
臺灣的遠洋漁業規模龐大,但多次被曝光涉及剝削外籍移工。許多來自印尼、菲律賓的漁工長期在遠洋漁船上,工作條件惡劣,無法享有合理的工資和休息時間。根據2019年環保團體「全球漁業監督」報告,部分漁工遭受長時間工作、暴力對待、欠薪等待遇,這些狀況都符合國際法下的強迫勞動定義。
國際組織和人權團體批評臺灣對漁業勞動問題監管不力,呼籲加強對漁船管理及保障移工權益。政府近年來逐步改善勞動法規,推動《漁業三法》修正,規範外籍漁工的工作條件,但問題依然存在。
二、製造業外籍移工剝削
臺灣製造業特別依賴外籍移工,主要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然而,部分工廠違反《勞基法》,工人面臨過長工時、工資被剋扣、未被允許更換僱主等情事,也被視爲現代奴隸制和強迫勞動的形式。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和NGO的調查,外籍移工經常被迫支付高額中介費用來取得工作簽證,結果陷入債務,無法自由轉換工作或回國,護照又被僱主扣留,限制行動自由。
三、家庭幫傭勞動剝削
臺灣約有70,000名外籍家庭幫傭,主要來自印尼和菲律賓。根據調查,許多家庭幫傭面臨工時過長、工資過低以及精神或身體虐待的問題。
這些移工多數在家庭內工作,難以受到勞動法規的保護,部分人被限制自由或無法享有基本的工作權益。雖然政府已公告《家庭工作者保障法》草案,但立法進程緩慢,許多家庭幫傭的權益仍未得到有效保障,這類勞動剝削行爲在國際標準下,可能構成強迫勞動。
四、建築業剝削和安全問題
臺灣建築業中的外籍移工經常從事高風險的工作,但他們的工資相對較低,工作條件惡劣。有些工人無法自由離職,甚至遭遇僱主暴力威脅,與強迫勞動有相似特徵。政府正在強化對建築業的監管,但現實中各項勞工安全事故仍然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