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企業人權盡職調查 別輕忽
目前國際間各國政府已紛紛開始制定相關法規,要求企業對供應鏈中的強迫勞動進行更嚴格的監管和報告,以打擊這些違反人權的行爲。例如,美國的《禁止進口強迫勞動產品法》要求企業不得進口任何涉及強迫勞動生產的產品,違反者將面臨重罰。這些政策驅策企業在其全球供應鏈中進行更嚴格的盡職調查,並對發現問題的供應商採取即時措施,以防止強迫勞動。
「企業人權盡職調查」是企業在評估和因應負面人權影響時經常採用的方法,目的在識別、預防、減緩和記錄企業內部人權衝擊與因應措施,是落實企業人權責任非常重要的工作。
根據《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跨國企業必須在經營過程中進行人權盡職調查,內容包括:
一、識別潛在的人權風險:企業應分析其供應鏈中可能出現的人權風險,包括強迫勞動、童工、工資不公平等問題。
二、預防與減少不利影響:企業必須採取措施避免其經營活動或合作伙伴對人權造成不利影響。例如,企業可以加強對供應商的審查機制,確保符合基本勞工標準。
三、透明與揭露:企業應定期發佈人權相關的報告,揭露其在供應鏈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從國際人權規範,全球各國立法到非政府與倡議組織對盡責調查的要求法規和日益增加,企業對於人權承諾若僅僅只是提出「現代奴隸制聲明」或「人權政策」等文件,已不再被投資人接受,而是必須明確提出針對公司具體情況和全公司承諾,且非僅僅是針對單一營運據點、業務部門或專案提出數據。
利害關係人關注企業非財務揭露領域的最新國際發展,不僅想了解企業人權政策的覆蓋範圍,還在意其中考慮的具體人權問題內容,以及是否凸顯特定人權議題,也很在乎企業的承諾是否僅限於部分特定權利,亦或能涵蓋所有國際公認的人權,且能根據公司營運的情況強調需要特別注意的權利。
這些意見都將加深對公司人權方針的理解,企業也需要更用心與不同利害關係人建立更多信任,並展示國際良好的商業實踐。
近年國際間繼2017年「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框架(TCFD)」,以及2023年「自然相關財務揭露框架(TNFD)」二項重要永續資訊揭露框架公告後,由TIFD與TSFD二個國際組織整合推動、協助企業組織積極應對並管理社會不平等問題的倡議框架——「不平等與社會相關財務揭露(TISFD)」,已於2024年9月23日正式問世。
TISFD主要目的在於制定一個全球性的框架建議,協助企業報告和管理因不平等帶來的社會風險、機會及衍生的財務影響。
此外,IFRS永續揭露準則繼公告永續揭露準則第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及永續揭露準則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標準後,亦將接續研訂包含人權與人力資本議題之標準,以強化企業發展人力資本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