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能源脆弱 陳菁徽辦公室投書華爾街日報:北京偏好非核臺灣

核三廠。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能源議題討論多時,國民黨推動「核能延役」法案,盼鬆綁法規,不過遭民進黨立委們反對。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辦公室法案副主任孫廷禎投書「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爲何北京偏好非核的臺灣」,執政黨繼續「非核」是戰略錯誤,臺灣仍有修正機會,但時間有限,政府若不即時行動將爲時已晚。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前天初審通過「核能延役」法案,朝野立委仍存歧見,全案目前保留送交朝野協商。美東時間同日下午,美國「華爾街日報」報版刊登短文「Why Beijing Favors a Nuclear-Free Taiwan(爲何北京偏好非核的臺灣)」,並指出「關閉核電廠將限縮臺灣邁向能源韌性的道路。」

陳菁徽辦公室表示,該文由辦公室法案副主任孫廷禎投稿獲刊;文章指出華爾街日報日前專題已揭示臺灣在面對軍事封鎖時的能源脆弱性,但值得指出的是,這種脆弱其實是自己造成的。自2016年以來,執政黨民進黨以「非核家園」爲口號,逐步推動核能除役政策;至2023年止,臺灣對燃煤與液化天然氣的發電依賴已上升至約82%。

該投書進一步指出,核能仍是臺灣邁向能源韌性的最佳選擇,其高能量密度不受天氣與日夜變化影響,且燃料可長期儲存,有助於戰時維持穩定供電,即使臺灣最後一座主要核電廠即將在原始設計壽限40年期滿後關閉,實際上這些機組仍可在安全評估下繼續運轉,僅因年限關閉,屬可避免的戰略錯誤。

文章最後呼籲,能源是國家生存的關鍵課題,臺灣雖仍保有修正政策的機會,時機卻極爲有限;隨着立法院相關修法提案進入實質審查,政府必須立即行動,「否則將爲時已晚」。全文刊登於華爾街日報「讀者來函」(Letters to the Editor)專區,可於該日報官網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