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敲能源安全警鐘 陳菁徽:823公投否定廢核守住國安命脈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美國媒體「多米諾理論」(Domino theory)8日刊出專題報導,指出8月23日關於重啓核三公投,引發外界對中國封鎖下臺灣能源依賴的憂慮。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隨着重啓核三公投時間愈來愈近,世界都在關注,臺灣到底有沒有保持穩定供電、來維持高科技產業以及國防安全的決心。
報導指出,能源供應是臺灣經濟與國家安全的核心議題。臺灣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中心,也是新興的人工智慧重鎮。根據經濟部預測,至2030年臺灣的用電需求將成長13%。然而,許多人預測,中國對臺灣日益加劇的敵意,最終可能以海上封鎖的形式出現,時間甚至可能早至2027年。臺灣與美國都已在規劃相關封鎖情境的應對方案。
報導引述多位專家說法,由於臺灣 97% 的能源依賴進口,一旦遭封鎖,幾乎等同能源被全面切斷。科技專家兼臺灣能源問題研究者布魯斯·貝特曼(Bruce Bateman)告訴多米諾理論:「臺灣最大的脆弱點就是電力供應。」
報導分析臺灣一路從廢核再到重啓核能的民意趨勢,指出蔡英文在2012年總統大選時表示:「福島事件後,我們的社會已經認識到,核能不僅昂貴,也不安全。」福島之後,臺灣社會對核能的觀感多次起伏。臺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主任趙家緯認爲,2017年那場全臺大停電(持續約10小時)加深了民衆對能源供應的焦慮,因而增加了核能支持度。
報導也提到,國際氛圍也可能讓核能的吸引力提升。幾個月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臺時,公開呼籲臺灣投資核能。此外,美國與日本近年均推動核電擴張,增加了臺灣應比照的壓力。儘管成本高、存在安全疑慮,許多臺灣人仍認爲重啓核電是最務實的能源安全選擇,特別是在可能面臨中國封鎖的壓力下。
針對外媒報導本身,陳菁徽指出,從民進黨一路廢核以來,幾乎歐美世界的主流媒體,通通都對臺灣的能源安全提出警告,不論是從AI高科技產業觀點,或是國家安全,擔心被中共封鎖阻斷能源供應的觀點,已經數都數不完。在覈能明明還可以提供穩定的供電基載時,爲了意識形態堅持廢核,不僅是浪費國家資源、浪費人民的稅金,更是讓世界覺得民進黨的「抗中保臺」簡直就是一句笑話口號,能源安全成爲一場政治鬧劇。
陳菁徽說,第一場的核能重啓辯論,相信很多人都有關注,真的要高度讚賞清大的葉宗洸教授,每一個論點,都是有數據、有美國的案例可供臺灣參考,一位賓州州立大學核子工程系的博士、資深教授,如今每天都在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提供民衆關於核能的資訊,反觀曾文生董事長,除了不斷跳針需要科學資訊佐證,還只會用臺電基層員工來情勒,專業程度高下立判。
陳菁徽強調,自己平時陪同立法院院長、副院長接待來自國外的政治人物、國會幕僚、智庫學者專家,針對能源安全,大家都只有一個疑問,臺灣到底有什麼自信,在先天地理條件必須依賴海運運輸能源,再生能源又不穩的情況,可以廢除一個對國家安全有重要保障的能源,這顯示,關注臺海安全的專家通通都不認同民進黨的能源政策。
陳菁徽說,臺灣現在面臨的是產業競爭力的削弱、中共封鎖的國家危機,但民衆與監督的在野黨顯然比執政黨還要用心、還要擔心,而民進黨政府只擔心要怎麼爲光電弊案擦脂抹粉,甚至還要告民衆,傲慢無比。823的公投,就是一場極重要臺灣公民對國際的宣示,這象徵着臺灣是否願意務實地來維持自己的能源安全,所有關心臺灣未來的民衆都要一起站出來,對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投下不信任票,也才能國際社會知道,臺灣是負責任,值得保護的國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