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孕三方案」每胎補助10萬 陳菁徽肯定但憂非解決燃眉之急

▲政院推出「好孕三方案」。(圖/記者姜國輝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因應少子化,行政院會擬通過「好孕三方案」,只要生一胎就補助新臺幣10萬元,相關計劃已納明年度預算,預計2026年元旦上路。對此,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給予肯定。」,但無法一夕之間扭轉年輕人不敢生、不敢養的困境,應參考日韓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改善托育制度、有感的育兒津貼,還有社會住宅概念的政策。

對於政院的「好孕三方案」,陳菁徽表示,這個方案能夠讓人民看見賴政府,總算有拿出決心要來面對少子女化的議題,這確實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展現了政策的方向感。但必須誠實說,這只是「點燃火苗」,還不是「解決燃眉之急」;補助金提高,明年開始發放,也無法一夕之間扭轉年輕人不敢生、不敢養的困境。

陳菁徽提到,看去年龍年的生育率,本來預期會有一個高峰,結果節節下墜。今年小龍年,原本預計13萬保衛戰,可如今看起來每個月的出生人數都是不及一萬,只有二月份有超過萬人,後續更是跌破九千人,少子女化不可逆轉,這是非常嚴重國安議題。

陳菁徽說明,在改善少子女化問題,可以參考周邊國家日韓,他們的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幫助年輕人減少生育養育的負擔,不論是完善的托育制度、有感的育兒津貼,還有社會住宅概念的政策,讓年輕人不用再那麼恐懼生育後所帶來的生活壓力。所以關鍵在於,面對少子女化不只是單一補助就能解決的難題,而是一場跨世代的結構性挑戰。

陳菁徽指出,從每月育兒津貼的穩定性,陳時中之前就提到,應該要每個月達到3萬纔夠。育嬰留停的制度更加彈性化,而且也要讓企業願意推行辦理,才能讓家長在家庭與職場之間找到平衡。許多年輕人也擔心生活品質的問題,所以社會住宅要蓋更多,而且放寬以貼近青年需求、降低生活成本,這些環節都必須一一補上。

至於人工生殖補助金額提高,陳菁徽說,這是生殖醫學會經過數據分析與研究後,發現提高金額可以提高誘因,而且特定年紀以下,前幾次的成功率本就比較高,對於應對少子女化是能夠有所幫助。之外,人工生殖法修法進程,放寬讓單身女性、女同志伴侶也能適用,保障他們的生育權,我相信也是接下來很重要的工作。而醫療性凍卵就是保障生育權,圓滿病友成爲媽媽的夢想,這是人權議題,也是國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