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北京稀土戰略 幾乎全學華府

圖爲美國稀土礦場。(路透)

《華爾街日報》15日發表評論,稱北京正以極其類似華府的手法,運用稀土管制作爲地緣戰略工具,反制美國長年利用半導體優勢遏制中國科技發展的行徑。文中形容,中國此舉幾乎是「逐頁照搬」美方戰略,堪稱在現代付諸實踐「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古訓。

報導指出,美國從拜登任內以來推動「小院高牆」政策,鎖定少數關鍵技術並大力封鎖,精準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與可能用於軍事的AI技術。如今,中國也在構築自己的小院與高牆,透過強化對稀土與關鍵礦產的出口管制,建立一套撼動全球的長期防線。

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分析師君特(Jacob Gunter)指出中美政策的三點相似處。其一,中國商務部上週新規要求所有使用中國稀土的產品,不論產地,只要稀土佔最終價值達0.1%,即受中國法規約束。此規則呼應美國《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的邏輯,但適用範圍更爲廣泛,形成事實上的「全球長臂管轄」。

其二,北京也推出所謂「中國人」規則。中國公民未經政府許可,不得參與海外稀土產業的任何環節,對應華府禁止「美國人」協助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做法。

第三,鎖定最具價值的目標。中國的長臂管轄新規,形同讓全球科技業最具價值的部份──14奈米以下先進晶片及具有軍事潛能的AI技術全數列管。與美方針對中國的術出口禁令高度對稱。

評論認爲,北京顯然意圖以「對等制衡」的姿態示人,展現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結構性優勢。中國這一系列行動仍處於初期階段,但他國依然不可輕忽,須格外留意是否會被迫捲入美中博弈的漩渦。

不過在外界關切大陸稀土出口管制是另類長臂管轄新規,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16日表示,中國政府依法依規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的正常行爲,並非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只要是用於民用用途的合規出口申請都可以獲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