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特教資源不足教師疲於奔命 孩童易錯失黃金早療期

立委林月琴今天與全國幼教產業工會提出幼兒園特殊教育資源不足,呼籲教育部提升特教人力與資源。(林縉明攝)

針對幼兒園融合教育問題,立委林月琴今天與全國幼教產業工會提出特殊需求專業不足,缺乏照顧服務量能、程序被動且冗長,資源空窗期孤立無援、減額與時數覈定標準不一,影響教保品質等三大問題,呼籲教育部提升特教人力量能與資源運用效益,強化鑑定程序機制與效率,提供教保人員實質支持。

林月琴指出,目前學前融合教育現場,特教資源仍未到位,一般幼兒園老師非特教專業,在師生比吃緊的情況下,若班上另有「疑似生」,將造成額外的教保壓力,既有巡迴輔導量能亦無法迴應現場實際需求,難提供完善照顧。

林月琴說,特教身分認定程序被動,教師缺乏決定評估與否權限,鑑輔結果依賴醫療評估報告,但幼兒早療聯合評估人數多、程序塞車,至少需等半年以上,若須依其身分減額需再經審覈程序,提報與觀察等待期間的教保需求,皆僅能靠學校及老師自行承擔,無充足專業資源可以協助。

全國幼教產業工會許文菁指出,特教助理員的時數配置不足,如新北市多數個案一學期僅給予30至80小時不等,甚至有縣市每日僅給0.5小時的時數;多數縣市的專業團隊每一類別僅能提供每學期2至4小時服務。巡迴輔導師資也極爲緊繃,一位老師負責30位以上的個案是常態。此外,現行制度下,幼兒園無法代替家長決定孩子的評估與否,申請資源也需漫長的等待才能到位,易錯失黃金早療時機,資源空窗期讓教保人員陷入孤立無援的處境。

林月琴與全國幼教產業工會呼籲教育部,提升特教人力量能與資源運用效益,針對幼幼專班、課後留園、行政人力調配進行全面檢討評估。同時,強化鑑定程序機制與效率,減少評估與申請審覈的等待期,明確化助理員時數覈定與分配運用機制。針對特教知能研習與融合教育相關專業進修,提供具體且實質獎補助誘因,亦應提供心理支持,如研議身心調適假,減少第一線人員的流動與倦怠。

立委林月琴(中)17日舉行「幼兒園融合教育成單線道,體制與資源讓人孤單」記者會。(劉宗龍攝)

教育部國教署學前組專門委員王怡婷迴應,教育部從113到117學年度推動特殊教育計劃,精進教保人員的專業素養及增加服務效能等,降低師生比、增加輔導量,會在新一期計劃中強化。至於鑑定安置,會持續督導各縣市政府,不要只以醫院開立的聯合評估報告作爲必要文件,避免耽誤時間,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