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血鉛事件通報,用事實數據廓清輿論疑雲
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問題,有了更權威的通報。
與7月8日甘肅天水市聯合調查組發佈的通報相比,這次的通報內容全面,數據翔實,以詳細的事實還原了事件真相,有效迴應了社會關切。
通報首先公佈了案件偵辦情況,再次確認幼兒園投資人、園長等人在食品製作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致使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和教職員工血鉛異常的事實。同時,還對褐石培心幼兒園周邊環境是否受到污染作了迴應。
調查結果顯示,褐石培心幼兒園周邊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鉛濃度均符合相關環境質量標準,沒有鉛污染情況。專業的調查不僅極大紓解了公衆焦慮,也避免了更多的無端猜測。
更爲重要的是,通報還公佈了涉事幼兒園之外的一些違規違紀違法問題。調查確認,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及其檢驗科管理混亂,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實驗室質量控制執行不到位,相關檢驗人員缺乏系統性培訓,該複檢的未複檢且直接修改檢驗結果。這也徹底解開了公衆心中的一個疑團——爲什麼很多家長反映在天水檢測正常,在外地檢測就超標。
7月2日至3日,褐石培心幼兒園血鉛檢測由甘肅省疾控中心承擔,經調查確認,這次檢測同樣存在數據失真問題。甘肅省疾控中心在接受該重大緊急任務後,沒有引起重視,組織管理不力,主要負責人簡單隨意安排血鉛檢測工作,檢測人員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導致檢測結果嚴重失真。後又通過多種方式逃避責任、阻礙調查。這或是天水聯合調查組之前未能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背後的屬地管理、行業主管、部門監管失職失責問題,甘肅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長,天水市委書記,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等10人被立案問責。有權必有責,失責必問責,這則通報讓公衆看到了一查到底、嚴肅處理,決不姑息護短的決心。
自7月12日甘肅省成立省委省政府調查組,宣佈提級調查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問題以來,調查組不負公衆期待,以高效的工作,不僅及時還原了事件真相,還挖出了個別部門和人員之前未曾暴露的問題。
通報發佈後,輿論普遍認爲真實可信,堪稱樣本。通報之所以取得好的效果,不只是因爲全面詳盡,更是調查工作做得好。
調查組全方位迴應社會關切,不迴避敏感問題,無論是甘肅省衛健委,還是天水市委、市政府,都沒有受到“特殊照顧”。此外,通報的成功之處還體現在全面細緻。通報中有大量的翔實數據,尤其是關於褐石培心幼兒園周邊環境的調查,從空氣、地下水、土壤樣品以及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等幾個方面,都做到了用事實和數據說話。
甘肅省委省政府調查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爲組長,省紀委監委、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參加,並請生態環境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委專家參與。國務院食安辦派出工作組指導督辦。這是提級調查的優勢,以更權威的姿態介入,調動更多的資源,有效克服調查阻力。
事實上,面對洶涌輿情,調查唯有全面迴應社會關切,用真實去呈現,以真誠去說服,才能達到公衆對提級調查的期待。這份“甘肅樣本”值得基層覆盤、借鑑,爭取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基層,用一個成功的“提級調查”,避免更多的“提級調查”。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
值班編輯 王丹妮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