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亮證女”事件:輿論想聽的是“她是誰”
廣西防城港“會車遇奔馳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事件,引發持續關注。
8月2日,廣西互聯網闢謠平臺通報稱,網傳“亮證女”爲公安部門某領導爲不實消息,視頻中的“亮證女”與傳言的藍某某不是同一人。
8月2日,@人民網評 評論指出,在風波有演變成風暴的趨勢下,輿論想聽的不是“她不是誰”,而是“她是誰”。
評論指出,碎片化發佈消息,已經不適合當前的工作開展和發揮迴應輿論的作用。反而會帶來負面效應,折射當地調查工作不夠系統、全面。
此前,防城港市公安局邊境管理支隊8月1日晚發佈情況通報稱,8月1日上午,廣西防城港有網民發佈視頻反映“會車遇奔馳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派出所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引起廣泛關注。
通報稱,公安機關已密切關注有關情況,現已成立工作組展開調查。
@人民網評 就此發文指出,此次由“亮證”引發的風波,包含兩起事件:一個是,“會車遇奔馳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另一個是,“派出所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兩起事件交織一起,互相“助燃”,持續發酵,有“風波”演變爲“風暴”的趨勢。
事發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要不然,我就拿證了哦”,奔馳女司機一言不合就亮證,出於何因?亮證後,直接報出對方的家庭住址和姓氏,是如何獲得信息的?此後,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又是怎樣的情況?面對“熱燃”的輿情,奔馳女司機不能失語,當地有關部門不能“失位”。
評論指出,事發後,涉事男子“已向當地警方及12345熱線投訴此事”。因此,此次風波不僅涉及有關公職人員和有關部門的形象,還涉及執法公信力。
爲此,調查組更需嚴肅對待,迴應輿論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以事實說法,絕不能迴避真相;二是,依法依規處理,絕不能包庇縱容。相關人員一旦被查實存在違規違紀違法等情況,則要嚴肅處理,不輕饒,不能“罰酒三杯”,意圖矇混過關。事實證明,但凡輕舉輕放,無不引發二次輿情,不可不慎。
(人民網、廣西互聯網闢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