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亮證風波”調查,需以詳盡事實迴應輿論關切

慕容秋馳

針對有網民及媒體發佈視頻稱“會車遇奔馳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派出所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8月1日,廣西防城港市公安局邊境管理支隊發佈通報稱,“已成立工作組展開調查”。

此次由“亮證”引發的風波,包含兩起事件:一個是,“會車遇奔馳女司機亮證逼迫讓路”;另一個是,“派出所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兩起事件交織一起,互相“助燃”,持續發酵,有“風波”演變爲“風暴”的趨勢。

此事之所以變得沸反盈天,是因爲擊中了公衆最敏感的神經。目前,由於相關信息呈現得不夠充分,很多細節尚需求證,不宜簡單下結論。網友們不妨“讓子彈先飛一會”,是否如實還應交給真相。

事發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要不然,我就拿證了哦”,奔馳女司機一言不合就亮證,出於何因?亮證後,直接報出對方的家庭住址和姓氏,是如何獲得信息的?此後,民警上門要求刪帖道歉,又是怎樣的情況?面對“熱燃”的輿情,奔馳女司機不能失語,當地有關部門不能“失位”。

如今,有關部門已迅速成立調查組並公開回應,這一動作展現出對輿論關切的重視。進一步說,如何引導公衆理性看待風波?很顯然,調查要公正,迴應應全面,處理應高效。比如,面對網友的每一個核心質疑,特別是最直接的關切點,都不能迴避,更不能掩飾。惟有完整的真相,才能給當事人一個交代,給公衆一個交代。一旦顧左右而言他,則可能適得其反,不僅平息不了質疑,反而引發更大更強烈的質疑。

還需要看到的是,事發後,涉事男子“已向當地警方及12345熱線投訴此事”。因此,此次風波不僅涉及有關公職人員和有關部門的形象,還涉及執法公信力。爲此,調查組更需嚴肅對待,迴應輿論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以事實說法,絕不能迴避真相;二是,依法依規處理,絕不能包庇縱容。相關人員一旦被查實存在違規違紀違法等情況,則要嚴肅處理,不輕饒,不能“罰酒三杯”,意圖矇混過關。事實證明,但凡輕舉輕放,無不引發二次輿情,不可不慎。

“感謝輿論和公衆對我們執勤執法工作的監督”,這是通報中的一句話。正視民心民意,直面輿論監督,確保不枉不縱,這起風波的處置才能經得起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