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海廢交朋友!海保署聯手亞洲12國共築永續的海洋未來

2025海洋廢棄物治理深化亞洲夥伴孕育工作坊與全球青年創新挑戰賽3位得主合照。圖/業者提供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今(29)、明(30)兩天舉辦「2025海洋廢棄物治理深化亞洲夥伴孕育工作坊」,邀集臺灣、日本、韓國等12國專家與青年代表共聚,參與陣容包含四位國際專家、六位國內專家、三位全球青年創新挑戰得主(來自肯亞、秘魯、斯里蘭卡),以及來自東南亞多國的16位代表,連同60位與會者,共同展現臺灣積極串聯亞洲區域、推動海廢治理的決心與行動力。

此次工作坊結合政策研討與實務操作,內容涵蓋專題講座、圓桌論壇、跨國交流與實作課程,呈現三大特色。首先,透過跨國與跨世代的討論,凝聚亞洲在海廢治理策略與行動上的共識,呼應國際「源頭減量、循環利用」的治理趨勢。

其次,專家專業洞見與青年創新思維相互激盪,突顯跨世代合作的重要性,並提出智慧監測、漁具回收再生、海洋教育等創新方案。最後,藉由多元互動設計,深化亞洲各國合作網絡,讓與會者在對話與實作中建立起長遠且務實的夥伴關係。

在實作環節中,與會者更親自參與海洋廢棄物清除演練,並測試「海廢清除船」等創新工具,讓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工作坊最後的圓桌會議,則邀請各國夥伴提出針對本國情境的具體行動,並分享返國後的落實承諾,讓這場聚會不僅止於討論,更化爲可持續的跨國行動。

海保署長陸曉筠強調:「透過這次工作坊,我們希望把海廢議題轉化爲連結彼此的契機。語言不會是阻礙,海廢更不會是阻礙;相反地,因爲共同面對的挑戰,我們能彼此交朋友、攜手合作。臺灣願意和亞洲各國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並共同承諾共創一片乾淨、永續且共享的海洋,留給下一代。」

海保署於9/25出版第25期《海洋漫波》季刊,以「海廢的華麗轉生」爲題,透過「蔚藍巡禮」、「擁抱藍海」、「協力藍圖」、「未來的海」、「與海同行」、海海人生」等單元,以及12位來自保育、藝術、教育等跨領域專家觀點,展現臺灣將海廢轉化爲藝術、建材與生活用品的成果,呼應此次工作坊精神,強調以海廢爲合作契機,共創永續藍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