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出發!新北海洋永續三策略 侯友宜:落實漁海共好
▲新北市長侯友宜。(圖/記者郭世賢翻攝)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新北市擁有美麗海景及豐富生態環境,今(2日)市政會議上農業局以「從海出發 漁海共好」爲題進行專題報告。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的海岸線145公里,共有28座漁港爲本島最多,漁民則以近海漁業爲主要捕撈方式,可說是與海洋生態共生共榮的海洋大城市。市府不僅全力翻轉漁港帶動觀光休閒,更透過生產、生態及生活三面向落實漁海共好,推動海洋資源永續發展、生生不息。
在生產方面,侯友宜表示,市府透過漁獲總量管制配額、禁漁期控管等預防過度捕撈,確保漁業資源永續,並劃設保育區守護生物多樣性,更是首推漁刺網實名制的直轄市,至今輔導近7成刺網漁船轉型。在生態方面,首創辦理「山海造林-生物多樣性覆育」計劃,與海洋大學及臺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合作推動珊瑚覆育,自2019年起於卯澳灣海域種植珊瑚,至今廣植超過3,000株。同時依據各棲地及物種分佈條件,於萬里野柳保育區進行軟絲覆育;於貢寮卯澳灣培育並放流九孔、海膽等在地物種;持續於淡水河口放流臺灣原生物種文蛤幼苗等,營造友善生物棲地,守護生態多樣性。
▲每年覆育500株珊瑚幼苗。
在生活方面,新北市自2019年起,於暑假期間舉辦「珊瑚小學堂」及「和美海之家」,讓孩童親手體驗珊瑚移植等,讓海洋教育向下紮根、向上延伸。侯友宜說,市府不僅透過生活教育、生態保護讓民衆認識海洋環境,也以安全爲前提,推動衝浪、浮潛等海上娛樂活動,親身體驗與海共融,希望在教育及觀光休閒並濟下,讓大家更加親海、愛海、懂海,一同守護美麗的海洋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農業局表示,爲擴大海洋資源永續發展,新北市將實施刺網漁業全面退出東北角3海浬,規劃於今年7月中旬公告修正規範,讓多爲礁岩地形,同時也是珊瑚棲地的貢寮沿近海岸,免於被網具影響的風險;由卯澳灣出發,將珊瑚覆育的技術推展至貢寮全區,結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緯穎永續基金會、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及貢寮區漁會,產官學研共同投入,以循環材料及3D列印技術開發珊瑚基座,並於2026年將原本覆育500株的珊瑚提升至1,000株,打造貢寮珊瑚海岸。
此外,市府今年串聯貢寮區養殖戶,推動海膽養殖試辦計劃,降低野外採捕壓力,提升養殖戶收益,預計於2030年達成海膽養殖產業化,將創造約1.6億年產值,更首次成立萬里區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的志工巡守隊,沿岸巡查結合海上巡護,持續攜手讓海洋資源永續發展。
▲農業局2日市政會議報告以「從海出發-漁海共好」爲主題,說明從生產、生活及生態推動海洋永續成果。
▲刺網實名制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