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與海共生I》專書 系統化解讀臺灣海洋保護區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發行首部臺灣海洋保護區制度專書《與海共生I:海洋保護區之理念與制度》,系統梳理海洋保護區制度演進、國際趨勢與國內管理法制架構。(圖/海保署)

海洋保育法於7月1日正式施行後,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1日發行首部臺灣海洋保護區制度專書《與海共生I:海洋保護區之理念與制度》,系統梳理海洋保護區制度演進、國際趨勢與國內管理法制架構,作爲推動我國海洋保護區政策的重要知識工具。

此書爲臺灣首見,針對海洋保護區治理體系進行全面整理著作,內容共分5章、2大主軸:前半部說明全球海洋保護區治理從「面積導向」轉向「成效導向」的趨勢,分析《海洋保育法》施行後,臺灣保護區分類與法制基礎;後半部則剖析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況,探討保護區在生態重建、漁業外溢與氣候調適等方面議題。

《與海共生》系列將成爲臺灣建立海洋保護區體系的知識里程碑,不僅爲制度建構提供理論基礎,也記錄政策、社區與科學三方協作的學習歷程,是一部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橋樑型專書;主委管碧玲指出,本專書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14與《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30×30等國際目標,展示臺灣正與全球接軌,建立質量兼具的保護區體系。

署長陸曉筠則強調,海洋保護區是人與海洋之間建立關係的實踐場域,透過書中紀錄,反映出政策、科學與社會互動過程的真實樣貌,本書是紀錄《海洋保育法》時代的起點,期待成爲全民與海共生的學習平臺。

本書由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與副署長施義哲導讀,並集結邵廣昭、蔡季廷、鍾蕙先、陳偉恩等多位國內學者執筆撰寫,另收錄邱文彥、張懿、吳岱穎等人專題補充,兼具學術性與科普深度,海保署並預告下半年將出版第二冊《與海共生II》,深入探討實務設計與在地參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