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車企投資換關稅優惠”,日本沒打動特朗普
(文/觀察者網周盛明 編輯/高莘)
據《日經亞洲》7月15日報道,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再次批評“日本不接受美國汽車”,這也凸顯了美日雙方在關稅談判中的巨大分歧。
據悉,日本方面提出的“以車企在美投資換取關稅下調”的方案也未能說服特朗普政府。
此前,美國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的25%關稅,疊加基礎關稅後,總稅率已達到27.5%。上週,特朗普又宣佈自8月1日起對日本商品徵收25%的進口關稅,略高於4月提出的24%“對等關稅”。
如果該方案最終落地,美國將對日本進口汽車徵收總計52.5%的關稅稅率。
在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日本曾通過削減對美牛肉等商品的進口關稅,換取美國對日本汽車“免於加徵關稅”。今年4月啓動的新一輪內閣級關稅談判中,日方原本試圖以此舊協議爲基礎,推動美方撤回新增關稅。
但美國方面明確表示,談判只針對“對等關稅”。在特朗普強調削減貿易逆差、推動製造業迴流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內部普遍認爲要說服美國徹底取消關稅難度很大。
爲打破僵局,日本官員提出“依據對美經濟貢獻減稅”的方案。根據MarkLines數據,2024年美國生產的1079萬輛汽車中,有328萬輛由日本車企生產,佔比超過30%。
不過,強調“在美投資”並未成爲有效的談判籌碼。
特朗普於7月7日致信日本首相石破茂(Shigeru Ishiba),表示:“我們必須擺脫這種長期且持續的貿易逆差。”他7月14日再次表示:“他們(日本)每年賣我們數百萬輛車,而我們一輛也賣不了,因爲他們不接受我們的車。”不過他也稱,“日本和其他國家都在迅速改變做法”。
對於特朗普言論,日本官房副長官橘高慶一郎(Keiichiro Tachibana)迴應稱“不逐條評論”,但表示日美將繼續磋商,“努力尋求在維護本國利益前提下,達成對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據彭博社報道,歐盟曾一度考慮提出類似“以投資換減稅”的方案,但因擔憂產業空心化(生產轉移至美國)而作罷,談判中也未達成協議。
日本首席關稅談判代表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7月8日表示:“如果在汽車關稅上無法達成共識,整體關稅打包協議也無法成立。”
“這是一場關係國家利益的較量,”石破茂上週在助選演講中稱,“我們不容被低估。”
《日經新聞》表示,由於日本參議院選舉將於7月20日舉行,目前政府難以在談判中表現出任何“讓步姿態”。
分析認爲,日本將在大選後重新謀求與美方妥協,但距離8月1日“對等關稅”正式生效僅剩不到兩週。特朗普已在其社交平臺Truth Social上表示:“該日期不會更改。”
《日經新聞》表示,從目前來看,日美未來談判的前景不容樂觀。美國當前不太可能主動降低關稅,因爲許多人擔心的通脹尚未真正體現在經濟數據中。但是關稅維持得越久,日本所承受的經濟壓力就越大,日本未來或需提出新的籌碼來重新平衡美日貿易結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