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直擊街友心酸!人數減、報案量卻增 北市議員促跨縣市合作
除生活協助,街友更需身心關懷,由於北市7成街友外縣市來,議員陳怡君要求市府與新北、新竹、桃園等跨縣市合作,助街友就業返家。議員陳怡君提供
北市近年列管街友數減少,但警察局通報案卻不斷增加。議員日前到艋舺、北車關懷街友,發現市府斥資2億改造艋舺公園仍趕不走街友,街友寧願「路邊淋雨睡」,議員陳怡君籲社會局加強落實安置,並與新北、新竹、桃園等跨縣市合作,長遠對策,解決街友問題。
北市松山區日前發生吸膠街友,深夜強抓年輕女子,街友問題再被關注。北市議員陳怡君調閱資料發現,臺北市列管街友人數,從111至114年都有逐年減少,不過111至112年警察局「遊民」報案案件均爲2400多件,113年增加到3057件,今年到10月已有2576件,若以每個月200至250件,今年預期也可能有3千多件,街友數減少,「遊民」報案案件卻不減反增。
另外,北市街友設籍北市及非設籍比例,發現7成街友都是來自外縣市,設籍北市街友從108年至114第三季由235人降至108人,非設籍北市從435人到292人,比例都是7成外縣市。
陳怡君說,北市府近期斥資2億多元改造艋舺公園,希望打造成像日本表參道景點,並希望破除過去艋舺公園街友聚集的刻板印象,但她這幾天到現場直擊「真的是這樣嗎?」她上週到艋舺公園發現,施工圍籬周邊仍有相當多街友,還有輪椅族算一算至少有10位;再往另一側走,圍籬旁騎樓也有6、7位街友席地而睡,根本非社會局稱僅剩7位街友沒有受安置。
陳怡君也街訪街友,有街友是因生活習慣不願到安置地點,也有街友覺得睡公園較自由,還有遊民是因爲「家人不理我」才流浪街頭。陳說,很多街友是來自新北三重、新竹等外縣市,建議北市府應該從源頭解決街友問題,提出應透過跨縣市會議合作,協助街友能自力更生,甚至可以返家,「每個個案都應要有積極處置方式」,「勸他們回家,能勸一個是一個。」
社會局長姚淑文表示,艋舺公園附近社會局提供有很多夜宿點,但因與街友生活習慣不同,導致不願意進駐,但安置點都有洗澡設備,還是希望能改善街友生活。姚也坦言,過去在街友輔導上,的確身心議題、心理部分比較缺乏,會來構思工作的方法與辦法,也讓街友能有空間可以洗澡與接受服務。
北市府近期斥資2億多元改造艋舺公園,並希望破除過去艋舺公園街友聚集的刻板印象,但議員這幾天到現場發現,施工圍籬周邊仍有相當多街友。議員陳怡君提供
除生活協助,街友更需身心關懷,由於北市7成街友外縣市來,議員陳怡君要求市府與新北、新竹、桃園等跨縣市合作,助街友就業返家。議員陳怡君提供
除生活協助,街友更需身心關懷,由於北市7成街友外縣市來,議員陳怡君要求市府與新北、新竹、桃園等跨縣市合作,助街友就業返家。議員陳怡君提供
北市府近期斥資2億多元改造艋舺公園,並希望破除過去艋舺公園街友聚集的刻板印象,但議員這幾天到現場發現,施工圍籬周邊仍有相當多街友。議員陳怡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