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戰川普對等關稅 臺商赴美投資三大關鍵曝光

臺商赴美投資研討會合照。業者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對等關稅」政策後,全球供應鏈與投資佈局隨之動盪,也讓臺商赴美設廠、調整貿易架構的議題再次升溫。專家提醒,企業若想降低稅務風險,必須正視包括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移轉訂價(TP)與常設機構(PE)等國際稅制挑戰,並從供應鏈規劃到智慧財產佈局,及早展開調整與因應。

美國愛達荷州、密西根州、印第安納州、紐澤西州與萬國律師事務所近期共同舉辦「臺商赴美投資研討會」,邀請多位法律、稅務與產業專家,解析赴美投資的實務挑戰與佈局策略。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國際及併購重組稅務資深副總經理劉小娟受邀出席指出,企業面對新一波全球貿易變局,唯有建立具韌性的跨境稅務架構,才能在不確定中搶得先機。

劉小娟表示,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後,未來企業進口貨物將面臨更嚴格的稅務審查,影響關鍵因素包括原產地、稅則分類與完稅價格等三大要素,若能妥善規劃原產地來源與貿易結構,有機會爭取較低稅率,進一步降低整體成本。

爲協助臺商掌握調整方向,劉小娟分享三大節稅策略,首先,可運用「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Rule)」,在多層交易結構中,以製造商首度出售給中間商的價格爲課稅依據,通常低於最終售價,可有效減少進口稅負。

其次,可考慮赴美設立外國貿易區(FTZ)廠房,或運用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爭取關稅減免、遞延與行政規費的多重優惠。

第三,應強化亞洲與北美之間的稅務與利潤配置策略,包括選擇合適的移轉訂價方法、優化利潤分配、降低跨境扣繳稅負,並透過精準配置無形資產與「DEMPE」功能,避免重複課稅並提升整體稅務效率。

劉小娟強調,當前國際政經情勢詭譎,臺商唯有積極調整佈局、強化法遵與稅務策略,方能穩健前進,在變局中化風險爲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