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再創歷史新高,顯示AI算力需求旺盛,國內相關供應鏈直接受益

6月25日,“AI芯片霸主”英偉達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重奪全球“市值之王”桂冠。截至收盤,英偉達股價上漲4.33%,收於154.31美元。該股此前的最高收盤價於1月6日錄得,當時收於149.43美元。這使得英偉達的市值達到3.77萬億美元,超過了微軟3.66萬億美元的市值。

英偉達股價創新高反映出全球AI算力需求的持續爆發。

此前,黃仁勳在股東大會上強調,AI基礎設施升級“剛剛開始”,疊加Blackwell芯片訂單排至2026年,英偉達供應鏈的確定性進一步增強。

當前,全球AI競賽加劇了算力基礎設施的升級。

國內方面,政策驅動與技術升級推動算力產業鏈發展。“東數西算”工程要求到2025年底國家樞紐節點新增算力佔全國60%以上,強化算力資源集聚。同時,國產算力鏈在政策支持下有望隨英偉達特供芯片出貨逐步復甦,IDC機房行業或進入週期拐點。

國內AI產業在國產替代方面也是進展不斷,華爲昇騰、寒武紀等國產芯片在性能和功耗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逐漸在一些特定領域和場景中實現應用。

展望後市,光大證券分析稱,未來兩年,預計中國智能算力仍將保持高速增長:2025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037.3 EFLOPS,較2024年增長43%;2026年,中國智能算力規模將達到1,460.3 EFLOPS,爲2024年的兩倍。落腳到A股市場,光模塊、PCB、服務器代工、液冷散熱等細分領域將直接受益於英偉達的需求增長,關注進入英偉達供應鏈的相關企業。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