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開箱國家鐵道博物館 臺北市區地表唯一活火車開動囉
消失近40年的藍皮火車,即將在8月1日復駛,在假日與國定假日開放全民購票體驗,進行「博物館級動態運轉」,今天下午舉辦媒體試車。記者陳宛茜/攝影
鳴笛之後,臺北市地表唯一活火車—藍皮柴油客車DR2303號從國家鐵路博物館的庫房中緩緩開出,熟悉又溫暖的節奏,彷彿帶訪客悠悠滑進上一世紀。消失近40年的藍皮火車,即將在8月1日復駛,在假日與國定假日開放全民購票體驗,進行「博物館級動態運轉」,今天下午舉辦媒體試車。臺北市區的鐵路已地下化,此一藍皮柴油客車如今成爲臺北市區唯一可見的地面火車。
黃春明小說改編的經典電影「看海的日子」中,影星陸小芬飾演的白梅坐在藍皮火車上抱着孩子,電影鏡頭透過火車窗口的開闊海景與蒼茫龜山島,展現白梅對於未來日子的期盼。藍皮火車在1980年代剛萌芽的新浪潮電影經常出現,是文化人描述純樸人情、原鄉土地最常見的溫暖意象。
國家鐵道博物館在綜合評估其文資價值、實際車況及未來展演策略後,自2018年起與臺鐵啓動合作修復計劃,將藍皮柴油客車採「博物館級動態運轉」的標準進行修復,並全面檢修動力和機電系統,分別於2022、2024年完成DR2303號、DR2203號的修復,讓報廢后鏽蝕嚴重的車輛得以重生,延續不同世代的國人印象中親切的藍皮火車記憶。此一藍皮火車車廂的頭尾兩端都有駕駛室,本身就有靈巧的機動性能,單輛車就可以出勤載客,上個世紀是臺鐵各個支線的客運主力。
第一階段推出的乘車體驗,將以修復完成的DR2203號及DR2303號柴油客車輪流上線運轉。行駛於鐵博重新鋪設的軌道,火車將一路行駛至新設置的平交道之前再折返,單趟距離約爲650公尺,除了體驗在園區內搭乘典藏車輛穿梭於古蹟建築與景觀綠廊之間的樂趣,車輛運行時將有專人在車上提供語音導覽服務,介紹搭乘車輛的特色,還可以憑票兌換鐵博限定名片式車票作爲紀念。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國家鐵道博物館收藏了86部火車,其中60部修復完成。未來還會有其他懷舊火車加入「博物館級動態運轉」之列,甚至連餐車都在規劃中。2027年鐵博第二階段完工後,火車行駛的路線也會加長。
消失近40年的藍皮火車,即將在8月1日復駛,在假日與國定假日開放全民購票體驗,進行「博物館級動態運轉」,今天下午舉辦媒體試車。記者陳宛茜/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