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國家鐵道博物館…北市地表唯一活火車開動 澡堂工牌室展現先進勞權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將在假日進行車輛動態展演。民衆可以搭乘修復完成的藍皮小火車「DR2203」、「DR2303」,體驗臺北市區唯一地表運作火車。記者許正宏/攝影
鳴笛之後,臺北市地表唯一活火車—藍皮柴油客車從國家鐵道博物館的庫房中緩緩開出,穿梭於園區的古蹟建築與景觀綠廊之間。其熟悉又溫暖的節奏,彷彿帶着訪客悠悠滑進上一世紀。消失近40年的藍皮火車,即將在8月2日復駛進行「博物館級動態運轉」,於假日開放民衆購票體驗。臺北市區的鐵路已地下化,此一擁有「孔雀藍」的藍皮火車,將成爲臺北市區唯一可見的地面火車。
籌劃九年,建置於國定古蹟臺北機廠基地之上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即將於31日進行第一階段開放,昨舉辦媒體踩線團。除了打開員工澡堂、柴電工場等由古蹟華麗轉身爲現代展場的空間,也進行鐵博典藏車輛的體驗。
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鐵博收藏了86部老火車,數量不輸給世界大型鐵道博物館,其中60部已修復完成。鐵博最大的特色是「活的鐵道博物館」,與臺鐵合作將藍皮柴油客車採「博物館級動態運轉」的標準進行修復,讓上世紀經常出現在臺灣新電影中的藍皮車,在鐵博園區復駛,串聯不同世代的回憶。他表示,未來還會有其他懷舊火車加入「博物館級動態運轉」之列,連餐車都在規劃中。
臺北機廠從事火車的修理、製造與整備。2000年勞動節當天指定爲市定古蹟的員工澡堂,提供職工下班後洗滌沾滿油污、紓解勞動壓力的空間,反映1930年的臺灣已有先進的職工福利觀念。鐵博也修復戰後讓員工掛工牌(等同上下班打卡)的工牌室,重現當年高掛「準時上班下班」的標語,顯示對勞動權益的重視。
鐵博常設展「氤氳時代」,除了打開兼具火車站意象與裝飾風格的漂亮澡堂,讓訪客遙想職工如何在130公分高的澡堂洗浴,也搭配展出與澡堂同樣創立於1930年代的臺灣經典現代建築。
國家鐵道博物館將在31日第一階段開放,但此時的鐵博仍只是籌備處身分,開放的面積也僅是三分之一。鐵博籌備處主任鄭銘彰表示,鐵博目前朝行政法人方向規劃,希望由文化部和交通部鐵道局共同經營,通過國家鐵道博物館設置條例後,預計於2027年以國家鐵道博物館的正式身分全區開放。屆時鐵博將串聯周邊的松煙文創園區、大巨蛋,成爲融合運動、文創、古蹟與鐵道旅遊爲一爐的綜合園區。
鐵博前身爲1935年成立的臺北機廠,初落成時作爲「臺北鐵道工場」使用,戰後更名爲「臺北機廠」,爲臺鐵主要的車輛保養及維修基地,是臺灣現存歷史最悠久且保存完整的鐵道車輛修復工廠。2012年臺北機廠遷至富岡車輛基地,鐵道迷奔走呼籲原廠全區保留古蹟,2015年臺北機廠獲全區指定爲國定古蹟 ,隔年文化部啓動「國家鐵道博物館」計劃,並在2019年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鄭銘彰表示,鐵博藏品動不動就30、40噸,其典藏、擺放與展示的方式也迥異於一般博物館。如單一展場「柴電工場」超過2000坪,收藏了24輛歷經考證修復的典藏車輛,這些「展品」光是要擺進去便是浩大工程。他透露,鐵博指定國定古蹟保存範圍爲16.79公頃,第一階段僅開放三分之一。第二階段預計還有一個更大的展館,採用更新的展示手法如沉浸式體驗,目前也在規劃小型劇場的可能性。
鄭銘彰表示,從地理條件來看,鐵博勢必跟周邊鄰居有所連結。松煙是文創園區、大巨蛋是體育園區,鐵博是由古蹟轉型的博物館,三種園區有不同的特色和核心族羣。隨着鐵博的第一階段開放,未來會有更多的介面做串聯。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由文化部成立,但鐵博的土地、建築產權都屬交通部鐵道局。交通部鐵道局表示,臺北機廠作爲償債基金資產之一,現地保留作爲國家鐵道博物館使用,目前是由文化部編列土地租金每年3.33億元來償還債務,租賃期限至2026年。後續國家鐵道博物館園區啓用後,將透過處分土地的可建築容積清償債務,鐵博館土地使用分區爲第三種工業區,容積率爲300%。
文化部表示,鐵博第一階段開放後,由鐵博籌備處經營管理,並持續進行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未來則以行政法人方式營運,人事、財務、財產管理等目前都由文化部與交通部持續協商、討論中。鐵道局也表示,目前還在討論國家鐵道博物館設置條例,以及如何相互配合、合作。
鐵博修復戰後讓員工掛工牌(等同上下班打卡)的工牌室,重現當年「準時上班下班」的標語,顯示對勞動權益的重視。記者陳宛茜/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將在假日進行車輛動態展演。民衆可以搭乘修復完成的藍皮小火車「DR2203」、「DR2303」,體驗臺北市區唯一地表運作火車。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將在假日進行車輛動態展演。民衆可以搭乘修復完成的藍皮小火車「DR2203」、「DR2303」,體驗臺北市區唯一地表運作火車。記者許正宏/攝影
位在臺北市民大道上的鐵道博物館,7月底將對外第一階段的開放。記者許正宏/攝影
臺鐵機廠內的員工澡堂,是當年臺鐵員工下班梳洗、放鬆身心的地方。記者許正宏/攝影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將在假日進行車輛動態展演。民衆可以搭乘修復完成的藍皮小火車「DR2203」、「DR2303」,體驗臺北市區唯一地表運作火車。記者許正宏/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