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防衛韌性首度實地演練 谷立言等13國代表現場觀摩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天在臺南進行首次實地演練,副總統蕭美琴上午先前往南寧高中視察大規模疏散撤離及避難收容處所演練,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也與會觀摩。記者周佑政/攝影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天在臺南進行首次實地演練,副總統蕭美琴上午先前往南寧高中視察大規模疏散撤離及避難收容處所演練,而此次委員會也邀請駐臺使節觀摩,今天共有13個理念相近國家的代表參與,包括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等。
全社會防衛韌性首度實地演練,分別假想二種情境,第一,南寧高中的演練規劃,情境設定爲3月27日上午,臺灣西南方向菲律賓海板塊發生錯動,誘發規模9.0以上地震,臺灣陸地顯著有感。經氣象署評估,臺灣西南部沿海或將面臨海嘯威脅,並隨即發佈海嘯警報。海嘯警報發佈後,臺南市南區海嘯潛勢區民衆直接就近垂直避難,受海嘯影響區域的民衆疏散至鄰近避難收容處所南寧高中,進行短期收容。
第二,安平港遊客服務中心不明因素髮生爆炸等天然災害造成大量傷患,臺南市政府宣佈於育平郵局對面廣場開設「擴充急救醫療場所」,並請醫事人員與志工前往協助處理。
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說,這次演練有三個第一,首先,全國第一個全社會防衛韌性政策的實地演練,第二,擴充急救醫療站的第一次戶外演練,第三,首次跨區域的複合演練。此外,演練規模更勝以往,總動員1500人,包括觀摩民衆、民間團隊志工、社區參與演練各約500人。
林飛帆強調,全社會防衛韌性已是國際性共同努力的主題。前一週,法國宣佈即將針對國民發放「生存手冊」,讓國民知道在極端狀況下一般民衆應該如何自救、互助,如何協同國家強化社會整體韌性;歐盟日前也發佈新告告,要求所有會員國,必須強化「公衆準備」;又如(NATO)也對會員國提出七大韌性指標,檢討社會與政府相關韌性功能,這些都扣合全社會防衛韌性概念。
林飛帆說,臺灣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準備,都是扣合國際現有標準,也希望與國際接軌。全社會韌性已是世界共同語言,也是世界各民主國家共同追求的方向,目的就是爲了在極端狀況,不論天災地變或人組害,甚至是地緣政治的風險,整個社會與政府都要有能力因應。
林飛帆表示,此次演練軍方參與不多,目的是希望檢證地方、民間與民力,能否在短時間因應複合式災害。
臺南市長黃偉哲說,有別於平常演練,這次更着重於橫向聯繫,今天的演練展現跨縣市支援,雲嘉南是共同生活圈,嘉義縣政府也有提供人力物資支持。這次演練軍方只有三處野戰醫院帳篷,主要就是爲了展現民力。
官員表示,今天的演練,包括美國在臺協會、歐洲經貿辦事處、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德國在臺協會、波蘭臺北辦事處、英國在臺辦事處、新加坡住臺北商務辦事處、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印度臺北協會、捷克經濟文化辦事處、澳洲辦事處、駐臺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芬蘭商務辦事處等皆到場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