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防衛韌性演練 谷立言:展現臺灣人民決心與力量
總統府27日在臺南市舉行「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副總統蕭美琴(右二)與臺南市長黃偉哲(右一)、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左一)、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左二)前往南寧高中,視察避難收容演練情形。(黃世麒攝)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場實地演練27日在臺南登場,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表示,這展現臺灣人民面對未來挑戰的決心與力量,實在令人欽佩。賴清德總統則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中央各部會、全臺灣22個縣市,甚至368個鄉鎮市區,未來所辦理的演習,應該儘可能實地操作,才能達到驗證的目標。
今天的實地演練邀請駐臺使節出席觀摩,由谷立言率隊,包括歐洲經貿辦事處處長谷力哲、芬蘭駐臺代表羅瑞、以色列等國際中著名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國家等,有有13個理念相近國派員出席。
谷立言會後透過官方臉書專頁表示,今天,他與賴清德總統與副總統蕭美琴一同在臺南觀摩「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大規模疏散撤離及避難收容處所」活動。臺灣的社區成員、第一線應變人員、市府官員以及中央政府團結一心,展現臺灣人民面對未來挑戰的決心與力量,實在令人欽佩。「加油!」
對於此次有許多的使節出席,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在委員會議後的記者會中表示,這代表世界各國都很關注臺灣的安全,也都關注臺灣是否有足夠的準備,來面對各種複合式的災害,這都是今天駐臺使節團和代表團最關心的事情。
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也說明,今天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委員共提出三面向意見,首先認爲在AI上的運用稍嫌不足,應該激發運用科技的創意;其次,建議溝通可以再加強,這次演習對外戰略溝通僅短短數秒鐘畫面;最後在極端狀況之下可能無法使用LINE,未來演習將設計極端狀況來進行。
「2025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27日在臺南市舉行,情境想定臺南市遭受複合式災害下,開設擴充急救醫療場所及避難收容處所、預防性疏散撤離等狀況演練,演練結束後也旋即召開委員會議進行討論與檢討。會後由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左起)、臺南市長黃偉哲、內政部長劉世芳、國安會副秘書長劉得金、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出席記者會,說明會議內容並接受媒體提問。(黃世麒攝)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則轉述賴清德在會中提出的裁示:
第一、各級政府要積極辦理實地演練、落實驗證、持續精進。這次在臺南市辦理實地演練,只是一個開始,中央各部會、全臺灣22個縣市,甚至368個鄉鎮市區,未來所辦理的演習,應該儘可能實地操作,才能達到驗證的目標。
他也希望,內政部與臺南市政府,要將辦理這次演習的經驗,以及大家所提供的寶貴意見,積極與其他政府機關分享。我們要從做中學,更不要怕從錯中學!唯有務實執行演習,才能瞭解計劃的不足,並且找出修正的方案,來打造更具韌性的國家,這是我們的重要使命。
第二、各級政府要積極強化基層組織能力、運用基層組織活力,來應對各項災害。許多委員也多次提到,在極端狀況下,各項應處不能過度仰賴國軍,所以,各級政府應該善用民間資源,加強政府和民間的合作,建立自救、互救的社會韌性。
賴清德表示,這次的演練,無論是民衆自行從社區撤離前往避難所避難,或是假定安平港爆炸後的急救工作,過程中,都仰賴民衆的積極配合,以及民間組織、NGO。像這次的演練過程中,慈濟基金會、基督教芥菜種會、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及臺南市宗祖聖堂,就發揮了關鍵的支援角色。
他說,當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的應變最爲關鍵,因此,政府的工作,應該是協助基層民衆,掌握防災、救災的各項能力。在制定防救災計劃時,也要擴大民間參與,才能建立完整的應變架構。
第三、全社會的防衛韌性,需要突破當前的認知架構,透過教育和公民參與,來增強整體意識與能力。持續強化溝通能量,是提升社會韌性和國家整體戰略的關鍵,政府與民衆建立良好溝通,是社會秩序維護重要的一環。
他要求政府各部門,一定要持續透過與各界專家學者交流,建立政府各部會戰略溝通量能,並將「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提升,作爲社會溝通的關鍵議題。與此同時,我們也要針對不同受衆進行精準溝通,提高訊息的覆蓋率與影響力,避免誤解與謠言的產生,來維護社會安定。
賴清德強調,落實在基層、紮根在鄰里,這是我對於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期待。今天的演練,是我們跨出的一小步,接下來,我們還要在結合了以往「萬安演習」與「民安演習」的「城鎮韌性」演習中,驗證更多全社會防衛韌性的準備工作。
他說,我們要不害怕有缺失,要抱持下一次要比這一次更好的態度,來驗證各項工作。如此,才能真正讓臺灣社會面對不可預期的災難時,更具韌性,來確保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定、人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