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攜手創作壁畫 建國國中展現臺灣韌性與防災成就

桃園市建國國中與日本丸之內中學合作,透過視訊溝通,完成一幅3.6公尺長、1.5公尺寬的壁畫。(桃園市教育局提供)

桃園市建國國中推動國際教育,以拓展學生視野爲學校願景,歷年累積國際交流成果豐碩,自2017年開始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的Japan Art Mile國際藝術交流計劃,今年9年級英資班學生與日本名古屋市的丸之內中學校合作,過程透過視訊與日本學生共學與溝通共同完成一幅3.6公尺長、1.5公尺寬的壁畫。

教育局表示,該壁畫創作從永續城市與社區進行發想與討論,2校決定創作主題爲「連結希望未來:打造韌性城市」。丸之內中學校首先完成壁畫的左半邊之後,郵寄到臺灣由建國國中學生接續完成創作。建國國中創作團隊的學生以臺灣在地震後的應變與重建作爲發想核心,展現臺灣在防災與救災上的努力與成就。

壁畫中,臺灣學生特別強調災後即時應變的各種措施,包括動員精良的救災團隊、訓練有素的搜救犬,如在403花東大地震中立下大功的搜救犬Wi1son,以及先進的科技應用,如空拍機協助災區情勢評估,畫面也呈現了臺灣如何透過科技與專業團隊,迅速定位受困者,並進行精準救援。

此外,學生們在作品中也描繪了災後安置與重建的畫面,強調貨櫃屋與帳篷的使用。臺灣經歷多次大地震,已發展出完善的臨時安置措施。壁左下側則描繪平日教室配置的緊急救難包,突顯防災演練的重要性。

建國國中強調,透過這次的國際合作,學生不僅學習到災害防治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國際間如何共同應對天災;日本名古屋的丸之內中學校則以防治海嘯爲主題,展示日本在應對海嘯上的措施與歷史經驗。教育局表示,藉由這次國際校際間合作交流,期待雙方學生透過壁畫創作,互相學習,也深化對彼此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