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美食文旅新風尚(熒屏看點)

胡忠英

美食,是地域的煙火底色。“味蕾名片”正以獨特魅力,成爲點亮地域文化標識、點燃文旅消費熱情的重要力量。近日,大型美食節目《中國美食大會》開播。身爲節目現場評審團成員之一,在深度參與的過程中,我由衷感受到《中國美食大會》恰似一道精心烹製的“融合創新菜”,它以一省一輯、一城多品的形式,開啓鮮味撲面、韻味十足、回味無窮的地域美食文化展演。

節目由浙江開篇。相比中國其他菜系,浙菜製作精細、用料廣泛、淡而有味,在用料上保持了食材的口味和性能,又有酸甜苦辣鹹的五味調和。如觀衆們所見,杭州、寧波、衢州、台州……浙江每個地市都有自己的菜系,充分體現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特點。杭州千島湖鱅魚、寧波奉化芋艿頭、衢州江山白鵝、台州天台小狗牛等特色食材,正是浙江山海相濟、物華天寶的縮影。美食製作者們精心烹製“地道好味”,解鎖獨屬於浙江各地的“寶藏菜單”,展現一個擁有着千滋百味的“詩畫浙江”。

近年來,浙江持續推進“味美浙江·百縣千碗”工程,助力浙江美食走入大衆視野。節目中,非遺傳承人、地方名廚與民間高手同臺競技,小吃和大菜平分秋色,展開了浙菜從宮廷御宴到市井煙火的全景圖。例如,“衢州肉圓”承載了一代代衢州人關於團圓的記憶;麗水“畲菇素鮑”讓香菇的香氣裹挾了民族文化的溫度;杭州鮮嫩的“千島湖魚頭”,展現了千島湖在先天自然環境和現代環保措施共同作用下的純淨水質。這些有故事的菜品,都指向了對自然的感念、對匠心的致敬、對文化的傳承。

在內容設置上,《中國美食大會》以“地道好味”“華彩美食”“大美宴席”層層遞進,既有對傳統菜系的深度挖掘,也有對現代美食的先鋒探索。例如,由南宋名菜改良而來的“南宋桂花鱉燒羊”,古時候叫“鱉蒸羊”,現在用的是紅燒做法,而且是用桂花酒來燒製;曾於2016年被端上G20峰會國宴餐桌的“蟹釀橙”,也是一道從古籍中復刻改良的佳餚。“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美食製作理念貫穿始終。

除了追求古今融合,《中國美食大會》還邀請多位國際友人擔任嘉賓,基於他們橫貫中西的視野,進一步開啓中華美食與世界味蕾的多彩碰撞。一個有趣的細節是,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入國宴小吃的蛋清羊尾,獲法國美食達人安鬧鬧點評“像法國的泡芙”,節目播出後,#蛋清羊尾是中國人自己的泡芙#成爲多個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就像網友們所說,這道非遺小吃架起了文明交流互鑑的天然橋樑。

可以說,《中國美食大會》以鮮明的文化自信,揭示了中華美食能夠流傳千年、歷久彌新的關鍵:以敬畏之心守護傳統,以開放之姿擁抱時代。

(作者系中國烹飪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