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小總額制 排除罕病藥品醫材

近期衛福部健保會已通過,罕見疾病藥品及醫材,較基期成長部分,不會打折給付或斷頭。圖爲醫院治療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醫院個別總額制相繼上路,近期已傳出罕病患者就醫危機。有位罕病患者近期就醫時,醫院以「藥品不足」爲由拒收,引發罕見疾病基金會關注,基金會呼籲「罕病應排除在總額管制外」,否則將影響就醫權。衛福部健保署日前拍板定案,明確排除罕病藥品與醫材於總額管制外,確保患者權益不因制度調整而受損。

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醫院小總額制雖未全面上路,但各醫院均在討論因應措施,部分醫院藥局因成本考量,提前「壓縮」罕病藥物進貨。近期就有一位罕病患者在中部醫學中心穩定就醫,突被院方以藥品不足爲由,要求至其他醫院就診,小總額讓罕病患者首當其衝,穩定就醫病患無預警遭轉診,形同被當人球。

陳莉茵表示,超過八成罕病患者須定期回門診追蹤,以維持病情,若門診名額受小總額影響而吃緊,恐被迫轉爲住院,而現在護理人力短缺、開牀率不足,治療延續性面臨風險。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說,罕病藥物屬健保專款支付項目,不納入醫院小總額計算,也不受基期限制,醫院不需要擔心因罕病治療而增加醫療服務量,且罕病患者人數相對穩定,對健保總額影響小,若因人口自然成長及新增罕病項目所導致的醫療需求增加,健保署將適度編列預算,確保治療資源。

健保署昨天宣佈,通過「罕疾軟骨發育不全症」唯一的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罕疾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因下肢無法生長,上肢過短,以致生活無法自理,該藥物可助二歲以上個案在生長板癒合前使用,每人年藥費約七百萬元,約七十二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