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員額逼近1600人?教育部放寬招生人數引議 衛福部發聲了

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醫學生總額長年以1300名爲標準,不應該打破總額,否則人力面臨過剩,醫學品質也無法兼顧,更無法有效照顧民衆健康。圖/本報資料照片

在未與醫界協商前提下,教育部六月拍板放寬醫學生招生人數,引發醫界反彈。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醫學生總額長年以1300名爲標準,不應該打破總額,否則人力面臨過剩,醫學品質也無法兼顧,更無法有效照顧民衆健康。

11個醫師團體發表聯合聲明,醫療人力問題的核心從非「人數不足」,而是「分佈不均」,但教育部沒有跟醫界團體協商就把同意清華、中興、中山三校的學士後醫學系23名的公費生名額,改爲一般生調升至35人,呼籲應全盤審慎考量,不容重蹈南韓覆轍。

衛福部醫事司簡技呂念慈指出,因爲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計劃今年結束,二月時教育部曾找衛福部開會討論,衛福部申明在既有員額中調整並無意見。三月教育部來文表明會自行調整額度,衛福部回覆尊重決定。另,她也坦言,目前除1300人員額外,加上僑生、公費生等合計約1600人。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公費生在招考分數並不高,並且未來重點將放公職醫師的待遇逮善,纔可以鞏固偏鄉的醫師人力。至於三校轉爲一般生名額如何配置,她不清楚教育部規畫,不確定教育部如何分配名額的105人的名額,又不超過1300人「相當神奇」。

邱泰源指出,依據醫療人力推估,醫學生員額爲1300名,若超過員額會致函給教育部溝通。過多的人數不只是帶來醫療場域的壓力,更可能衝擊整體醫療服務與醫學教育品質,政府應該是要給予醫學生合理訓練,並且改善執業環境改善,而非透過增加人力,否則醫人力過剩,無法有效照顧民衆。

邱泰源說,政府有責任對針對引導各科別、各地區的人力配置與,也希望讓人力分佈能符合民衆實際需求,並且透過教育讓醫學生把民衆健康爲己任,願意承擔壓力,也讓學生了解急重症等辛苦科別意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