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批教育部打破「1300人醫學生員額」 衛福部表態了

衛福部。(本報資料照)

國內醫學生總名額惹議,醫界反對教育部同意清華、中興、中山3校的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爲自費一般生,且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爲35名。衛福部表示,衛福部立場就是維持每年自費生1300人,教育部若要新增105個名額,就需要其他學校「吐出名額」來協調,若最後教育部執意打破上限,衛福部強烈反對但只能尊重。

11大基層醫師團體27日發佈聯合聲明,認爲教育部未經與各方協商,於今年6月同意當初以公費生名額設系的清華、中興、中山等三校的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爲自費一般生,且招生名額由原23名調增爲35名,更將國防醫學系自總量管制忽略不計。

聲明指出,醫學生供給人數逼近1600人,恐對整體醫療服務體系與醫學教育品質造成重大影響,更喊話「韓國殷鑑不遠,臺灣不容重蹈覆轍」。要求教育部維持醫學生1300人名額,「捍衛國民健康,守護醫學教育品質」。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說明,清華、中興、中山等3校的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名額,是配合衛福部的「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計劃(第二期)」設立,該計劃目標5年培育750人,到114學年度就會結束,115學年度起將不再有名額。

呂念慈表示,該計劃每年培育約110~160名公費生,其中清華、中興、中山3校每年共佔69名。而國內醫學生養成,每年包括自費生1300人、公費生、海外、僑生等,共約1600人,該計劃結束後,明年起每年約剩1400多名醫學生。

呂念慈表示,2月26日教育部與衛福部開會討論,教育部發函表示會自行調整名額,衛福部4月回覆表示尊重。她強調,衛福部立場就是「維持1300名自費醫學生名額」,教育部若要新增名額,就需要其他有醫學系的學校「吐出名額」來協調分配。若教育部執意打破上限、新增3校105個自費名額,衛福部雖強烈反對,但也只能尊重,因爲決定權在教育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