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揆出面 醫學生1300員額不變

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目標提升醫學科學研究能量。(清大提供)

教育部同意將3校學士後醫學系名額從公費生轉爲自費生,打破行之有年的1300名員額總量管制,引爆醫界怒火。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一早找來衛福部長邱泰源和教育部長鄭英耀,雙方當面釐清爭議並達成結論,醫學系學生包含軍費生在內,招生總名額維持1300名,現況不變,至於名額如何分配,將由教育部和各校討論。

教育部將清華、中興、中山3校學士後醫學系,從公費生改爲自費一般生,打破員額限制,儘管教育部和衛福部都強調「維持1300名自費醫學生名額」,但教育部並未計入國防醫學院學生員額,導致計算結果不同,遭醫界質疑是避重就輕。

爭議持續數日,臺北市醫師公會點名行政院責請教育部立刻暫緩;醫師公會全聯會揚言不惜代價動員所有資源,原規畫昨天召開記者會表達抗議;臺灣醫學生聯合會則預計發起連署,反對增加醫學系自費生名額,讓醫師成爲「免洗筷」。

眼看醫界怒火越燒越大,卓榮泰昨天上午親自主持會議,由2位部長和2位司長面對面釐清問題。會後衛福部說明兩項結論:一是醫學系學生招生總名額維持1300名現況不變,包含教育部及國防部權責覈定的名額,二是醫學系招生名額需經醫學教育會以及全國醫學院校院校長會議討論獲致共識。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說明,衛福部和醫界認知一樣,醫學生總額1300名是包括軍費生在內,問題出在教育部的認知落差,將107年牙醫系擴充的名額搞混了,「但西醫、中醫、牙醫狀況不一樣,不能混爲一談!」雙方於會中釐清,軍費生名額是包含在1300名當中,至於3校學士後醫學系的員額如何分配,則由教育部按程序與各校討論。

醫師公會全聯會隨即宣佈取消原訂下午舉行的記者會,併發聲明表示高度肯定與由衷感謝。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強調,堅守名額並非爲醫界自身利益,而是對民衆健康權益和整體醫療環境的守護。醫學教育資源有限,過度擴充員額,會壓縮到醫學教育品質、增加訓練負荷、衍生其他醫事人力問題,環環相扣,最終導致醫療品質下降,形成政府、社會與醫界「三輸」。

教育部表示,醫學系招生名額總量議題昨與衛福部討論後已有結論,將會盡快召開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