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評測引發的互撕大戲:徠芬的中產平替劇本,爲何越寫越崩?
來源|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
作者|DW
一場剃鬚刀評測,竟炸出徠芬創始人葉洪新與前員工潘堅的隔空開撕,掀起輿論風暴。
8月16日,評測博主@樓斌Robin 一則橫評視頻直指“699元徠芬打不過399元飛科”,強調飛科“技術沉澱”、徠芬“電機常規售價偏高”。
幾小時後,葉洪新微博轉發開炮,火力全開:“有瓜吃了!扒一扒獨立評測怎麼收費的!收錢可以,不能沒良心!”更在評論區點名博主哥哥、徠芬前員工潘堅,質疑評測公正性的同時,直指其“收錢辦事沒良心”,暗示評測背後暗藏利益輸送。
一場由評測引發的“羅生門”大戲,就此拉開序幕,評測的“灰色地帶”與徠芬的深層困境,也浮出水面。
01 一場剃鬚刀評測引發的商業互撕
葉洪新率先開炮,直指潘堅在職期間“勾結內部員工,將0成本內容合作虛報至50萬元並收款”,宣稱“掌握錄音證據,視情況公開”。
潘堅火速反擊,怒斥葉洪新曾承諾其上市前5%股權(據潘堅估算估值過億),最終僅以500萬現金補償,指責葉洪新“用部分事實帶節奏”。
徠芬則反駁道,潘堅因未達成協議生效條件離職,500萬已是“體面結局”。葉洪新更追加指控,稱其離職後“靠出賣徠芬獲利”,不僅爲飛科等競品提供營銷服務,甚至“反向攻打徠芬牙刷業務”。潘堅則甩出“技術認可論”洗白,強調“商業競爭常態”。
針對該事件相關情況,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電郵徠芬,並未收到相關回應。
8月18日凌晨劇情急轉,葉洪新突然發文“翻篇,志不在此,在星辰大海”,疑似終止罵戰。潘堅轉發迴應“迴歸產品纔是根本”,博主樓斌也稱“不再追究”。
然而,這場風波留下的疑問仍未消散,卻意外撕開行業遮羞布:第三方評測“灰色地帶”浮出水面,徠芬吹風機深陷紅海價格戰遭百元平替圍剿,而寄予厚望的牙刷業務2024年淨虧8000萬。
02 當“平替”遭遇“平替的平替”
這幾年,“平替”風潮涌起。一堆“價廉物美”的國貨被推上C位,徠芬在高速吹風機市場的崛起,簡直教科書級別。
如果說雷軍用性價比重塑了手機行業,那徠芬就拿着“技術普惠”的劇本,直接把高端吹風機的價格給打下來了。千元內,給消費者三千元級的體驗,讓高速護髮科技從“奢侈品”秒變“大衆款”。
戴森穩坐3000元王座時,徠芬以“戴森平替”之名橫空出世,憑藉599 元的價格、11萬轉高速馬達和鏤空風筒設計,成爲不少中產家庭的“性價比首選”。
但開局真不容易。2020年徠芬LF01剛上市,一天就賣十幾臺;2021年第一代高速吹風機發布,首月銷量慘到個位數。轉機在於徠芬把創始人葉洪新發佈會內容瘋狂切片,砸千萬投抖音、B站信息流,銷售額直接飆到1億,回報率達到10倍。
緊接着,2022年徠芬殺向抖音。葉洪新和紅杉王岑那場《吊打戴森的吹風機爲什麼做不大》的“史詩級對話”火了。比如,“全面超越戴森”“比小米便宜”… 反差感拉滿,話題度爆表。這一年,徠芬銷售額突破15億,市場份額達到30%,直接反超業界巨頭戴森、松下。
從此,徠芬把“內容營銷種草”玩到極致:死磕“戴森”技術“護城河”,狂刷“性價比吊打”“技術普惠”人設。在抖音流量加持下,消費者心智被徹底拿捏。
短短几年,徠芬這匹黑馬狂奔到小家電前列。2019年成立,兩年銷售額破10億,2023年幹到30多億。當同行都在搞技術溢價,徠芬反其道而行:從LF01的599元,到SE的399元,直接讓消費者用大牌五分之一的價格,體驗行業最前沿。創始人葉洪新堅信:技術該普惠,不該溢價。
事實上,徠芬並不是葉洪新的第一次創業。2007年,葉洪新20歲出頭就在淘寶賣服裝箱包,6年客服老闆一肩挑,服務超過10萬客戶,賺到第一桶金1000萬。2013年,他任性all in飛行器,雖然項目黃了,但意外收穫了從0到1的電機制造經驗,這成爲徠芬能比肩戴森十幾年研發的“技術資本”。
然而,營銷爆紅的B面,是對“平替”標籤的深度依賴。這招短期確實吃透了平價的紅利,那些對戴森價格望而卻步的中產,成了徠芬鐵粉。但“平替”的命門在於:你能做戴森平替,別人就能做你的平替。
徠芬2021年把高速吹風機從3000元打到599元,搶了戴森大片市場。現在,“徠芬平替”們正用同樣劇本反殺徠芬。對手蜂擁而至:直白、米家、松下… 紛紛推出轉速超10萬轉/分鐘的機型;追覓更秀肌肉,亮出20萬轉/分鐘的高速電機技術。
據奧維雲網數據,隨着2024年飛科、追覓等品牌推出199元價位高速吹風機,200元以下產品銷售份額在2024年3月達到10.4%,行業均價同比下降34.4%。低價白牌廠商的廠家們,則直接把外形相似的吹風機價格打到了100元以下。
徠芬用“平替”顛覆市場,如今卻被更低價的“平替的平替”圍剿。當高速吹風機進入“百元時代”,那個曾高舉“技術普惠”大旗的徠芬,還守得住自己的護城河嗎?
流量退潮後,留給它的問題,遠比答案多。
03 平替的風,還能刮多久?
徠芬憑藉製造熱點話題迅速崛起,流量的喧囂曾讓其站上風口,但流量紅利逐漸消退。
遺憾的是,徠芬似乎深陷“路徑依賴”的慣性,而進入2025年,這個曾順風順水的“網紅品牌”如今正遭遇多重困境:高速吹風機賽道玩家涌入、“平替”產品氾濫,自身卻深陷用戶投訴、專利糾紛與增長焦慮,曾經引以爲傲的“戴森平替”標籤,如今正成爲反噬自身的利刃。
質量問題是徠芬最直觀的危機。今年3月,江蘇省東臺市市場監管局抽查顯示,徠芬吹風機因安全指標不達標被點名;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徠芬的投訴高達千條,多爲外殼漏電、膠臭糊味、機殼開裂、機體發燙冒煙等質量問題,電動牙刷也出現失靈、無法充電等故障。
據泰山財經報道,浙江消費者葉先生反映,他的愛人在使用徠芬LF03吹風機時,“剛啓動不到一分鐘,就突然發出砰的一聲巨響,衝擊力非常大。手柄末端接線處冒出火星,我愛人的衣服都被炸黑了,皮膚也被嚴重灼傷,疼得直不起身來。”
質量失控直接拖累業績。據雷鋒網報道,2025年618期間,徠芬GMV(商品交易總額)僅3億多,較2024年的5億縮水近四成,與全年60億的目標相去甚遠。
面對增長壓力,徠芬試圖多品類突圍,繼吹風機後推出電動牙刷、電動剃鬚刀,還規劃捲髮棒、人體工學椅甚至大家電,但小家電領域天花板本就不高,且新品依舊陷入“模仿”爭議:電動牙刷被吐槽工藝包裝像蘋果,新品剃鬚刀被指與松下“撞臉”。
消費者對“平替”的認可,從來不是單純爲低價買單,而是期待“好用、省心、安全”的性價比。當“平替”淪爲“高仿”,所謂“技術普惠”便成了空談。
如今高速吹風機價格已下探至百十元,市場在用腳投票,流量堆砌的泡沫終會破滅,唯有守住質量底線、構建技術壁壘,纔是品牌真正的護城河。否則,再多的熱點營銷也難逃“曇花一現”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