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高鐵 串起我的雙城生活丨豫魯聯手挑大樑

作爲河南“米”字形高鐵的重要一筆,濟鄭高鐵開通後,爲河南、山東兩地的發展帶來了哪些變化?來看一位90後山東人的親身體會。

浪潮軟件集團河南區交付經理 趙露:大家好,我是趙露,一個山東人。但我每個月有20天的“鄭州人”的身份。我的崗位是交付經理,負責鏈接河南本地團隊與濟南總部團隊的協作,每週都要來往於兩地之間,自從濟鄭高鐵把兩城距離縮到1小時43分鐘,我的工位就常備兩套鍵盤——一套在濟南總部,一套在這裡。

兩年前,濟鄭高鐵全線開通,鄭州和濟南單程最快時,比從鄭州東區到西四環還快。今天,來帶大家看看這條高鐵如何改變了我的生活,也改變了兩座城市的“呼吸節奏”。

一出東站,就是鄭州萬灘黃河公鐵大橋,全長4377米,是濟鄭高鐵的“咽喉”工程。山東的製造技術、河南的應用場景,就像這橋上的鐵軌,交織在一起。

以前坐火車,路上就要半天時間。而現在早晨從濟南出發,兩個小時就到鄭州了。當天返回濟南,還能趕上吃晚飯。

浪潮軟件集團河南區交付經理 趙露:很多人問我:這麼跑不累嗎?其實,高鐵讓“雙城生活”有了新定義。比如上週五,鄭州的同事推薦了一家信陽菜,週末還能回到濟南,和家人逛逛街。更重要的是,這種流動正在改變產業。我們服務於河南的智慧城市建設、政企信息化建設,同時也爲教育、醫療、金融、能源等行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服務。

濟南東站到公司只要半小時車程,對我而言,“米”字形高鐵不僅僅是一個通勤工具,更是一個“超級連接器”。它讓濟南的代碼、鄭州的數據、青島的港口……像樂高一樣拼出無限可能。聽說今年還要開通鄭州到更多地方的高鐵,或許明年,我的通勤版圖會擴展到更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