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夠的生活(我與一座城)

回到伊犁,我就喜歡遐想。

空氣好和吃得好,不是主要的。甚至下雨天,我也能看到漫天散落的滋潤人間的雨露。路邊街頭乃至夢裡的鮮花盛開,是天然的饋贈,也是不收費的靈感之泉。這是欣欣向榮。於是我就來勁,自言自語:春天是世界的客人,而在伊犁,是鄰家的四季倩女。我喜歡她們的樣子,一會兒像太陽失散在人間的寶貝,一會兒又像伊犁畫家畫筆下的仙女,愉悅人心,教育你更加理智地熱愛生活。

走過好多地方,最驕傲的還是伊犁的春天。在這個春天裡,最牛的是伊犁的夜鶯。它們晝夜歌唱,旋律音質勝過衆多熱愛吹噓自己的歌唱家。夜晚躺下靜聽,你想什麼腦子裡就來什麼。早晨醒來,還是它們的旋律,永不疲憊。民間有太多的說辭,說它們之所以晝夜歌唱,只期盼能見到一次玫瑰綻放,不幸的是,就在它們打瞌睡的那幾秒中,玫瑰盛開了,夜鶯們就一次次地,而後是一生一世、一代代,都錯過了這個機會,看不見玫瑰盛開的盛況。但是它們不氣餒,繼續歌唱日子,希望不滅,總是相信那些玫瑰會給它們一個機會,可以一睹盛開的風采。

熱愛生命是人的本能,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智性、韌性和感恩的心,你很難達到熱愛生活的境界。在更多的時候,你忘記用春天的味道裝飾自己。

春天羞答答地出現在花園裡時,伊犁河的春水已經盪漾起來。風和水,都是大地上的千古朋友。河水的香氣和羣魚的祝福,還有古老的風,在太陽的溫牀裡,在大街小巷,在廣袤的旱田,在小徑邊,在油畫一樣的主婦們的庭院裡和朵朵玫瑰的花瓣間。它們說,我們是太陽和土地的使者,也是你們人類的朋友。

伊犁是播種故事和收穫故事的好地方,王蒙先生說是好地方中的好地方。敬畏大師,就是要學習他們的大愛。沒有俯首之精神,你就感覺不到好上加好的東西是什麼,也不會留下能傳世的玫瑰語言。永遠學習,我們就能發現故鄉,接受故鄉的教誨。那些寸草不生的荒原,也會成爲金山銀山的啓示。

最美的天山紅花,也是伊犁的一個景觀,實際是開在人人心間的希望。特別是在春天,鮮花滋養下的人們,收穫五湖四海的笑臉和祝福,眼睛都會說話。

日子如此新鮮,在我薄薄的記憶裡,留下了農民朋友和麥子的故事,還有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我們逃避大暑,在黃昏後的涼快裡割麥子,月亮是慷慨的探照燈,那些躲避我們的肥胖胖的鵪鶉,成了我後來小說歲月裡生機勃勃的細節。

夜飯極香,是手工面。切好的面下進鍋裡,煮好撈上來,湯湯水水的大雜燴,拌上也是暖心暖肺的佳餚。擀麪的師傅是一位30多歲的婦女,一個堅強的女性,她揹着幼小的兒子在廚房裡幹活兒的形象,至今仍是一部陪伴我的教科書。一些男人說她可憐,沒有希望,丈夫丟下她跑了。她說:我不接受這個可憐,在生活裡,我是一個堅強的母親。在後來漫長的時間裡,我多次想起這個母親,夢見她揹着小兒子擀麪。

將軍府那邊的鐘鼓樓,在老百姓方言裡叫“鍋路”。四周都是商鋪店面。鐘鼓樓宏偉地立在那裡,像林則徐頂天立地的骨架,像他怒氣沖天的漢子精神,像他憂國憂民的氣度。在時間的風雨裡,人們始終遵守他的名言,領悟他留給後代的豪邁精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當我沉浸在他的精神世界的時候,就會想起魯迅,也是我的精神導師。讀他留在國人心坎裡的文字,我就能遊進他的智慧神湖。他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不讀書的人,不拜魯迅爲師的人,很難說清自己的春天,讀不懂光陰四季的祝福和啓示。他們不會發現,美到詞窮的絢爛的伊犁河谷,實際是啓迪美和愛的淵藪。

歲歲的春天,是伊犁河谷最早的朋友,呼喚萬物生長。萬紫千紅競相綻放,它們知道我們各有所好。有人會突然消失,而後變成某一種花朵花瓣回來,有的會變成綠葉,有的會變成在枝頭上唱歌的候鳥,有的會變成醉人的紅蝴蝶。告訴你,今日的伊犁河谷,已是溢滿愛和希望的花園。

到伊犁來看春天,你會在自己的靈魂裡播種春暖花開。伊犁人常說,“我十朵花兒的一朵還沒有開呢”。民間有說法,人出生的時候,就帶着媽媽給的十朵鮮花,一生要讓它開花結果。說的時候,語氣裡面暗藏的邏輯也很有意思,原因是他們愛不夠這個春天,愛不夠生活,內心裡的花兒也是開不完的。

文 /阿拉提·阿斯木

編輯/劉忠禹